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三要重视对典型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做到应用自如,特别是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掌握与应用;四要重视探究与开放问题的训练,加强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的情形下的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五要强调立体几何解题的“作、证、算、答”的规范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还常出现直棱柱、正棱柱、正棱锥等概念,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理科复习中应引导学生正确建系、设点,运用向量的运算研究空间位置关系和角、距离等几何量的计算。
5.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卷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一般是两小题一大题,解答题基本都是压轴题,常常不给出图形或不给出坐标系,求曲线(或轨迹)的方程,以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最值问题、参数范围问题、三点共线问题、存在性问题,都是解析几何的考查重点。解析几何十分重视分类与整合思想的渗透。复习时,一要定位准确,突出强调以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基本思想,应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二要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能解决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问题;三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讲练结合,学会合理利用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简化计算,提高运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解题速度;四要适当关注与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的交汇;五要关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和整体处理问题策略的应用。
6.概率与统计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它往往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注重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是高考命制应用题的热点,其中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方差的计算等在高考中均有出现;理科更关注对分布列、期望、方差等知识的考查,经常出现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教学中,一要重视统计图表的识别、绘制和应用的训练,提高灵活运用图表信息作出统计推断和决策的能力;二要准确识别概率模型,正确把握基本事件;三要学会正确把握各统计量的含义,能够利用统计量说明问题,学会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此外,全国理科卷时有涉及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知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7.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法,线性规划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答题多以不等式为工具,与函数、方程、三角、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复习教学中,一要关注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二要重视基本不等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三要关注不等式与函数的联系,学会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8.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是高考的常考点,既可以单独考查,又可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帮助解题;特别关注充要条件、命题真假、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等内容,应侧重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9.复数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但它占分的比重小且难度不大。复习中应着重把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基本运算,关注复数的几何意义。
10.算法初步每年必考,但难度不大。复习应以了解算法思想为主线,关注基本算法语句的含义,应以框图语言为重点,顺序、条件和循环等三种逻辑结构的要求应适度,注意控制难度。
11.计数原理在高考中也常有考查,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若在解答题中出现,也是以本部分内容为基础,着重考查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教学中,一要关注以排列组合应用为载体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关注二项展开式和系数的应用。
12.平面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中要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公式和定理,理解向量代数和几何的双重特性,关注向量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
13选考内容的复习要严格控制难度。《几何证明选讲》着重考查与圆相关的问题、图形的变换、计算与证明等。复习中,要关注平面几何的证明方法;关注与圆有关的证明问题,特别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的证明与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与读图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重点考查两种坐标的关系与互化,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关系与互化,简单图形的极坐标,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复习中,一要能够选择参数写出直线、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并了解参数的意义,会用直线、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要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及有关曲线的方程,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三要关注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在某些情景下解题的优越性,会解决在普通方程下不易解决的问题。《不等式选讲》着重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证明及其应用。复习中,一要重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关注含参数的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题型;二要了解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会用这些方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三、加强数学能力的训练
全国卷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高三复习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合理利用有关材料,在知识交汇处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合乎逻辑地准确表述推理过程,训练推理论证能力。
2.高考提倡“多思少算”,但并不意味着不要运算。复习中应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合理、准确的运算能力。
3.应重视对立体图形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合理借助三视图和直观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注意从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等方面寻找素材,进行适度、合理的训练。
5.长期以来,高考重视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
四、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全国卷重视数学思想的考查,复习中应关注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始终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思想,要注意通性通法的训练,淡化特殊技巧。数学思想方法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较高。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和提升,从中把握规律,领会本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科素养。
福建省2016届高三毕业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复习总体方向
《考试说明》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制定,是高考命题的最直接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
1.《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考查的形式及分值比例。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分为四大板块、六大题型(如下表所示)。其中,一些题型是近年来才开始采用的。例如,2014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作出了取消单项填空题,增加语篇型语法填空的调整。阅读包括了“四选一”和“七选五”的题型。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高三复习材料的选择与编制、时间分配、教学策略调整等。
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结构
部分 |
节 |
题量×小题分 |
计分 |
时间(分钟) |
第一部分:听力 |
第一节(听一遍) |
5×1.5 |
7.5 |
20 |
第二节(听两遍) |
15×1.5 |
22.5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
第一节(四选一) |
15×2 |
30 |
35 |
第二节(七选五) |
5×2 |
10 |
第三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
第一节 完形填空 |
20×1.5 |
30 |
30 |
第二节 语篇型语法填空 |
10×1.5 |
15 |
第四部分:写作 |
第一节 短文改错 |
10×1 |
10 |
35 |
第二节 书面表达 |
1×25 |
25 |
总计 |
|
80+1 |
150 |
120 |
2.《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语言知识考查要求。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及功能等项目。内容包括附录中的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项目及词汇表。在词汇方面,明确要求考生能使用约3500个的单词,并运用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在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正确运用,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3.《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语言运用考查要求。如听力考查四个能力,即主旨要义、具体信息、综合判断、意图态度观点;阅读考查六个能力,即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推断词义、简单判断、文章结构、意图观点态度。这些能力要求是高三复习中能力训练的目标。
二、立足校情、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高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与提高,但复习不应是教学的全部。不宜过早进入复习,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合理的教学安排直接影响到高三教学成效。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情、校情,在完成必修模块1~5、顺序选修模块6~8的教学内容后,继续学习9~11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也能增加高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高三学生往往做很多阅读理解题,但缺乏精读的内容。如果教师能按照《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指导第9、10模块的教学,那么,猜测词义、推断、细节理解等能力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高,扫读、掠读等阅读技巧同样可以得到训练。除此之外,在新课教学中,可以挑选出一些句子、段落让学生熟读、背诵,增加语言的输入量。这种“精”输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渠道,是大量模拟题所无法替代的。同时,一些语法也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得到复习,而且因为有具体的语境、放在篇章中进行操练,效果要比单纯做语法选择题好得多。即使到了下学期的总复习阶段,仍然可以让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或杂志,因为报纸上的文章具有时代性,又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材料具有多样性,涉及人物、生活、体育、科技、时事新闻等题材,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吻合。
具体建议是,高三上学期每周用3课时左右进行新课的学习,其余课时用于复习;下学期每周腾出1-2课时用于课外阅读教学。
三、加强题型研究,有效进行训练与指导
1. 阅读理解中的“七选五”
该题型以议论文和说明文居多,文长在300个词左右。要求从一篇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白处的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014~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七选五”文体、字数与考点分布
年份 |
体裁 |
字数 |
考点分布 |
主题句 |
过渡句 |
细节 |
2014 |
说明文 |
241 |
1 |
1 |
3 |
2015 |
议论类 |
315 |
2 |
1 |
2 |
该题型命题形式具有客观题的特点,试题共有5个空白处,给出7个完整句子作为选项,且每个选项均与短文有一定的关联,形成一定的干扰。考查内容涉及标题概括、主题句、过渡句及细节信息。通常文章的第一句不设空 (除有小标题的试题外),所留空白处一般是段落主题句或总结句、承上启下句、关键论点支撑句或全篇概括归纳句等。
该题型所选文章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即要求考生不仅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还应具备语篇结构分析能力、语感和语境的领悟能力,能把握语言使用范畴及语言组织规律。具体而言,考生必须能掌握英语文章常见的几种写作结构,把握文章脉络层次,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辨别出论点和论据等;理解全篇主旨大意、识别主题段、主题句及句际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判断文中举例、对比、列举等常见的写作手法,能借助线索词语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便将正确的选项回填原文。
对于“七选五”阅读的训练与指导,建议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搜索关键信息。快速阅读语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关注首尾段、首尾句及独立成段的句子和文章中带转折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