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3:15: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蝉?羊令野 整个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种重复调子 令人思虑的 不知道谁抄袭谁的语言 高枝而 饮露餐风 你的自鸣清高 却在一夜西风里 噤住了自己的一张嘴 说你是懦夫也可以 说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过 最难熬的冬来霜雪 等你脱壳之后 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 小题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①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③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处士:隐居林泉不仕的人。②蟾蜍:虾蟆。此处是月的代称。③兰桡(ráo饶):用木兰树做的桨,代指船。 贾岛写诗特别注重铸字炼句,其诗中名句多为后代名家引用。请指出该诗中的名句,并结合全诗从意境、结构、语言、手法中某一方面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小题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2分) 小题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4、阅读题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题目。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小题1: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
小题2:《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小题3: 结合本单元对新诗的学习,下面是关于“新诗”的说法,你认为哪一项
不正确?(?)(3分)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流。
B.与古体诗的严格讲究格律相比,“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所以又叫自由体诗。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出现不久就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就有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