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B.使使以闻大王 余船以次俱进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近者奉辞伐罪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 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2)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大意可知,谢,谢罪。所以选B。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前一个“之”是音节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B项前一个“以”,连词,表目的;后一“以”,介词,按照。C项前一“者”字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者”字放在表示时间的词后,表示……时候。所以选D。
小题3: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耿直刚烈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④表现虑事周密;⑤表现镇定从容;⑥表现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太子丹认为等他朋友来到就太晚了”不准确;C项“千斤之资币物”不是“一千斤金子”的意思;D项“负剑”不是“扔给秦王一把剑”的意思。所以选B。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所以、与俱、定语后置句“知其事者” 、白衣冠“名词做动词”。
参考译文: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王英,以建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母许氏无宠,故英国最贫小。三十年,以临淮之取虑、须昌二县益楚国。自显宗为太子时,英常独归附太子,太子特亲爱之。及即位,数受赏赐。永平元年,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
十三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俾鼓吹悉从,得乘辎輧,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明年,英至丹阳,自杀。立三十三年,国除。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賵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制诏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奈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十五年,帝幸彭城,见许太后及英妻子于内殿,悲泣,感动左右。建初二年,肃宗封英子种楚侯,五弟皆为列侯,并不得置相臣吏人。许太后薨,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追爵,谥曰楚厉侯。(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就国——国:京城
B.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微:精微
C.有逆谋,事下案验——案:审查
D.庶欲宥全王身——宥:宽容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显宗对楚王英“亲爱”的一组是(? )
①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②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③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
④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
⑤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
⑥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许氏不得宠,因此楚王刘英的封国最贫穷狭小。但由于经常与太子相处,刘英深得太子喜爱,太子登位后,多次对刘英进行赏赐。
B.显宗命令全国犯有死罪的人都用细绢赎罪,刘英当即呈送绢帛为自己赎罪。显宗称赞刘英的举动,并且颁布诏令给各诸侯国,以资借鉴。
C.燕广告发刘英有背叛显宗、谋反朝廷的嫌疑。经调查验证,刘英犯有大逆不道之罪,显宗没有杀害刘英,只是废除了刘英的封号和王国,却保留了他原有的享受。
D.刘英被徙丹阳后自杀,显宗派人前往吊祭并按照法定标准给予馈赠,按诸侯礼仪安葬,后来肃宗又把刘英灵柩改葬在彭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1)刘英少年时喜欢行侠仗义,交结宾客,晚年更加喜欢黄老的学说,学着做浮屠斋戒祭祀之事。
(2)我已下诏给有司,除去参与谋划背叛事件的人外,其余都给安排田地与住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捉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译文:?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译文:?
参考答案:1.B
2.B
3.B
4.(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7分)
甲
小题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
(2)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
乙
小题2: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1)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2)仁义远远重于富贵。孔子虽然不否定富贵,但是强调如果是不守仁义而获得富贵,那这富贵就如同浮云,与我无关了。
小题2: “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所以它讲述了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还是要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只有能准确翻译出句子,才能准确把握里面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把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谈自己的观点。
小题2:试题分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说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那么君子就是比圣人稍微次一些,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也就行了。
点评:本题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人格教育,我们要抓住他的两个关键的句子就可以了,一个是“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一个是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