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小题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②“寒食
泪”句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③“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④“未知轩冕
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
归隐的愿望。
小题1: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
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②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
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③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
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淇水汤汤,?。女也不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诗经》
(2)?,?,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遥游》)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小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题1: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2分)
小题2: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4分)
小题3: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小题1: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情”“景”的角度各2分)
小题1: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下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及“山长水阔”等语,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
本题解析:
小题1:晏殊的蝶恋花从今晨回溯昨 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
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 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怅触。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是诗歌一般表现手法,此诗中碧树凋,心情可见冷到极点。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找出代表风格的意象具体说明则可。例如“天涯路”等词具有寥阔高远的特色。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对雪秋怀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小题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注国事;愁苦无奈,百无聊赖。
【小题2】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形(1分),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鉴赏人物形象时,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答题时需要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颔联是写景之句。鉴赏景物描写需要把握景物的特点,同时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