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8-22 13:14: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他才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
小题1: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5分)
小题2: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小题1】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6分)
【小题2】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灞上秋居?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小题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3分)
答:?
小题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小题1: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
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

小题2: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