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一)
2017-08-25 20:48: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5分)
小题2: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新嫁娘(其一)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姑:指婆婆。小姑:指丈夫的妹妹。
(1)新嫁娘做了羹汤“先遣小姑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表现了新嫁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4、单选题  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雨巷》是他的成名作。1928年,该诗在《小说月报》上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照孟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历史。
D.《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阅读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4分)
小题2: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3分)
答:?
?
小题3:在一次读诗会上,有位同学将诗中“桃李罗堂前”一句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你认为他的理解是否合适,请结合前后诗句说出两个理由。(4分)
答:?
?
小题4: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分)
答:?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