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
[注]牛山何需独霑衣:《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小题1: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登高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一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优美的景色,读来使人神往。
小题2: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与感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一阵雨点,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逝去而觉漂泊无依的悲凉之情。
(2)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
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绞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赏析。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产生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2)“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 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小题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小题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典型的意象: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营造了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小题2】诗的前两句巧妙地借助幽怨的边声和茫茫的江水,将抽象的心中的思乡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后两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自己远离家乡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进一步寄托更强烈的思归之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诗句“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可以分析出相关意象,第二问的回答,需要结合诗句的写作背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概括,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