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②则③所 B.①以②于③因 C.①且②则③因 D.①以②于③所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博弈论
韦弘嗣①
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神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神迷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②之间;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征选者不由其道。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章也。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百行兼苞,文武并骛。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衮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萧统《文选》?
【注】①韦弘嗣:三国东吴人。 ②方罫(guǎ):方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阔勤思——契阔:离散阔别
B.竭命以纳忠——纳:献
C.旌简髦俊——简:选拔
D.使名书史籍——书:记载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填然鼓之
B.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忽魂悸以魄动
C.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乃君子之务,当今之先急也——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运用宁越、董仲舒、文王、周公等往圣先贤的勤劳事迹,勖勉世人不厌不倦进德修业,以实现经世济民的高远理想。
B.文章第三段有批评有鼓励,一方面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勇猛精进,一方面指出醉心博弈耗时费神弊多利少。
C.文章第四段作者针对天下纷争扰攘,君王求贤若渴的情势,鼓励当世之士把握良机,竭智纳忠,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D.文章例证丰富,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句式以骈偶为主,整散结合,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兼用比喻、借代、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因俗论理的力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 苏?辙
?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提起衣服。
1.写出下列加线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子瞻杖策载酒____________
(2)酌酒相劳____________?
(3)然将适西山____________?
(4)西山之胜始具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用法其它三项的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B.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昌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
B.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
C.苏轼营建九曲亭的初衷是为了让上山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小憩的场所。
D.苏轼在原来废亭遗址上伐树辟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5.请比较本文与《前赤壁赋》主旨的异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元史》
翻译句子。(6分)
(1)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 (2分)
(2)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2分)
(3)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2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