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
(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忽反顾以游目兮(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我寄愁心与明月
(4)官盛则近谀?(5)弃掷逦迤?(6)樯橹灰飞烟灭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上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小题1: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①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②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①语言更加凝练。②幽雅含蓄,意蕴更深。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如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2分)①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②颔联表现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③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④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要有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1)从手法上进行鉴赏,学生观点明确,表述合理即可(2)鉴赏诗歌的情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准确把握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小题1:作者怎样描写壮年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3分)
小题2: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写壮年听雨主要选用了“客舟”、“江阔”、“云低”、“断雁”和“西风”等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1分)表现了作者飘泊孤苦之情。(1分)
小题1:(3分)上片感怀(写)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写)目前的境况。(1分)按时间顺序,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1分)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一些带有离愁的意象来表达飘泊孤苦之情。答题时要先点出描绘了什么景,再写出抒了什么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路。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三个具有特点的阶段。即少年、中午、晚年听雨的不同感受来写。分析时要结合原诗具有时间性的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小题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5分)
小题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是、朝兴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