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 B.今日之会,与汝诀也?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 C.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 D.即召还,杀之?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 |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A
小题:(10分)(1)面貌丑陋但性格刚强而果决,擅长经营产业,曾经劝谏周行逢实行法令不要过于严厉,以致没有亲近依附的人。(2)如果你做官不像样子,我不敢枉法来宽恕你,那么亲戚之间的情义就断绝了。
本题解析:
小题:D(害:妨碍,妨害)
小题:略
小题:A(“吓得贪官污吏和为害乡里的刁民都逃离了此地”的说法错误,应为“罢免贪官污吏,惩治奸猾的乡民”)
小题:(10分)(1)(共5分。译出大意给2分,“善”、“谏”、“人无亲附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共5分。译出大意给2分,“状”、“贷”“恩”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
秋季,七月,辛卯初一,(后周世宗)任命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负责武安、静江等地的军事。行逢统管整个湖湘地区之后,就矫正前人的弊端,关心百姓生计,全部废除马氏的横行暴敛,罢免贪官污吏,惩治奸猾的乡民,选择廉洁公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朗州地区汉民和蛮人共同居住,刘言、王逵的旧日部将大多骄横不法,行逢一律依法惩处,没有一点宽容姑息,众人既怨恨又恐惧。有个大将与他的十几个党羽密谋发动叛乱,行逢得知后,就集合所有的将领,在座位上逮捕了谋反的将领,(当众)数落他说:“我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糙的饭食,充实府库的储藏,正是为了你们,(你们)为什么背叛我而谋反!今天的聚会,就是与你诀别!”立刻将他捶杀而死,在座的将领都吓得双腿发抖。行逢说:“诸位没有罪过,都应当各自安心。”大家高兴地饮酒,而后散去。周行逢足智多谋,善于发现潜藏的祸患,将领士兵有阴谋作乱和叛变逃亡的,行逢必定事先察觉,拘捕斩杀,(因此)他的部下对他都十分敬畏。然而他生性多疑残忍,时常分头派人秘密探察各州的情况。其中被派往邵州的人,没有情况可以报告,便只说刺史刘光委经常设宴饮酒。行逢说:“光委多次聚众宴饮,想要算计我吗?”立即(将刘光委)召回,杀死了他。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唯恐无辜获罪,请求解除兵权回到治所衡州,行逢准许了他。张文表逢年过节,都向行逢馈赠进贡很丰厚的礼品,同时很恭谨地服侍他身边的亲信,因此得以免除灾祸。周行逢的妻子郧国夫人邓氏,面貌丑陋但性格刚强果断,擅长操持生计,曾经直言规劝行逢实行法令不要过于严厉,以致丧失亲近依附的人。行逢恼怒地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邓氏很不高兴,就请求到乡下看守田园,于是不再回到府第官舍。行逢多次派人去接她,她都不肯回府;有一天,她亲自带领家僮仆人前来交纳赋税,行逢借机去见她,说:“我身为节度使,夫人为何如此自找苦吃?”邓氏说:“租税,是官家的财富。您身为节度使,不带头交纳赋税,如何去做百姓的表率!再说,难道你就不记得当里正代人交纳赋税来免除刑杖拷打的时候了吗?”行逢打算和她一道回府,她不答应,说:“你杀人太过残酷,(我)经常担心有朝一日会发生变乱,(到那时)乡村里还比较容易躲藏逃生呢。”行逢听了又惭愧又恼怒,他的部属说:“夫人的话很有道理,您应该接受。”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请求补任吏职,行逢说:“你的才能不配做官,如今我如果偏袒照顾你是可以的;如果你做官不像样子,我不敢枉法来宽恕你,那么亲戚之间的情义就断绝了。”(于是)送给他耕牛和农具,让他回去了。行逢年轻时曾经因事获罪受了黥刑,发配到辰州铜坑。有人规劝行逢说:“你脸上刺有字,恐怕会被朝廷使者讥笑,请用药来除去。”行逢说:“我听说汉代有个黥布,并不(因此)妨碍他成为英雄,我何必要为此感到羞耻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身:亲自。 ?
B.遂去其贼?去:离开。 ?
C.更折节为俭?俭:抑制、约束。 ?
D.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依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日:“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日:“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日:“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晋书?山涛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开建未遂遂:完成
B.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笃:深重
C.国之安危,恒必由之恒:一定
D.或谮之于帝谮:劝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有器量,介然不群?②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③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④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⑤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⑥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涛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想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B.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素有众望,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
C.山涛在朝廷任职期间。以选贤任能为己任。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仍不失为一位好官。
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皇帝与卢钦谈论用兵之本时,山涛也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可见山涛还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3分)
②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3分)
③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①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
②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了。
③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
小题1: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本题解析:
小题1:谮:攻击或诬陷
小题1:①讲山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卓然不群。③讲山涛处世的老练。
小题1:A.“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应为“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C.“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不合原意,选人上的失误有晋帝干预的因素。D.与卢钦论用兵之本的是山涛,“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准确。
小题1:(1)“危”“保持”“之”(2)“夫”“遗”“便化”(3)“凡”“ 所以赂”“ 见推检”
小题1: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每小题3分)
曹彬,字国华,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注释:①价:jiè 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燕集,端简终日?燕:燕子,名词作状语
B、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
C、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衣:穿
D、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愈:痊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②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③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④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⑤伐二国,秋毫无所取?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在“抓周”仪式时就表现不同一般。他虽与周太祖有亲戚关系,长大后仍然严格遵守礼节法度,就连自认为表现很不错的仁镐也自愧不如,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
B、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件事情,刻划曹彬廉洁的性格特点:一是出使吴越期间,拒绝接受礼物,这是侧面描写;二是外任晋州兵马都监时,由于他穿着朴素,邻道守将派来的信使都不敢相信国戚重臣竟然如此俭朴,这是正面描写。
C、平定蜀乱时曹彬不贪婪。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以慈悲为怀,“称病不管事”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做宰相”一事,刻划了他谦敬、豁达的性格特点。
D、最后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也概述了好几件事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审视之,方信(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9、 A
10、B
11、 C
12、B
13.(1)细看了后才相信。(评分标准:“审视”“方”各1分)
(2)煜危急,派遣他的大臣徐铉拿着国书跑到宋朝,请求宋朝暂缓攻打,皇上(宋太祖赵匡胤)不看李煜的国书。(评分标准:“诣阙”“省”和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
(3)没有名气的小官,每每汇报事情,他必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评分标准:“名”“白”“冠”各1分)
本题解析:9、燕:通“宴”,宴会,以酒食待客。
10、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或判断;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A、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C、副词,表条件,才、这才。D、表示反问语气,作“吗”“呢”讲。
11、 ③④⑥ 都是表现曹彬的“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①是表现曹彬的廉洁的特点;②是表现曹彬没有得到相位后的诙谐或解嘲。⑤是表现曹彬的廉洁。
1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交换位置即可。
13.参照译文
附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等到长大,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堂房伯母或婶婶)。周祖登基,召曹彬回京城。曹彬遵守礼节更加恭谨,公府宴会,整日端直严谨,眼睛从不斜视。仁镐对他的手下说:“老夫我自认为日夜辛劳不曾懈怠,等到见了曹监军庄重严肃,才觉得自己的散慢。”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觌:dí)的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世宗强行退还给他,他才恭敬地接受了,全部把它分赠给亲戚朋友而不留给自己一文钱。外任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和宾客从人环坐野外,正好邻近的道的守将派人跑着送信来要见曹彬,使者向来不认识他,暗中问他人说:“谁是曹监军?”有人指着曹彬给他看,使者以为人家欺骗他,笑说:“哪里有国戚重臣,而穿着普通、坐卧用具都没有装饰的呢?”仔细看了后才相信。
二年(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冬,终于平定蜀乱。当时多数将领掳掠了女子和财物,曹彬袋子中只有图书、衣物而已。七年(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将讨伐江南。李煜危急,派遣他的大臣徐铉拿着国书跑到宋朝,请求宋朝暂缓攻打,皇上(赵匡胤)不看李煜的国书。长围中,曹彬经常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诉他说:“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可怜的是全城百姓,如果能归降,这才是上策。”城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诸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第二日,病情逐渐好转。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
起初,宋太祖对曹彬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做宰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宰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尔: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等一下吧。”顶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皇上发现了,立即问什么原因,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宰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钱罢了。”不久,担任枢密使,太宗即位,他又加同平章事(做宰相)。
曹彬性格仁义谦敬和气厚道,在朝廷上未曾违背圣旨,也未曾说人家的过错。讨伐蜀国和李煜,没有拿什么东西据为己有。将、相兼于一身,不因官场上不同等级的不同威严而自认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必定领着车子避让。没有名气的小官,每每汇报事情,他必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任职期间的俸禄供给宗族,没有剩余的积蓄。平定蜀乱回朝,太祖不紧不慢地问官吏中哪些可以,哪些不行,他回答说:“军政之外的事情,不是我所知道的。” 太祖执意追问,也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认为他廉洁谨慎可任要职。主管徐州工作时,有一官员犯罪,都已经结案了,过了一年而后才实施杖刑,人们都不知其中的缘故。曹彬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娶了妻子,如果给他实施杖刑,她的公婆必定会认为新媳妇不吉利,而经常打骂她,使她难以生存。所以我把这件事缓了一步,但是法律也没有违背。”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