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25 22:47: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分)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分)
(2)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德被重创走被:遭受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乘:趁着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诛:斥责
D.以在河北所遇也遇:遇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故当以建邺为王基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魏军于委粟津渡河乃设九宾礼于庭
D.若便舍舟,士卒必散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仲德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②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③学通阴阳,精解声律?④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⑤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⑥若便舍舟,士卒必散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
B.仲德17岁时与王叡发起义兵,同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仲德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
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
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
小题5:将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3分)
译文:?
(2)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4分)
译文:?
(3)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3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留侯张良/善:友好,善良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见张良/私:偷偷地 ?
C.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接纳 ?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活:让……活
2.下面各个选项中的加粗字与例句中的加粗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A.秦地可尽也。?
B.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C.吏民,封府库?
D.不如因遇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当夜就赶到刘邦的军队通知张良逃走,说明他知恩图报。
B.张良质问刘邦是听从了谁的计策才导致项王发怒,而刘邦却把责任推卸给了一个无名小卒,和后文项羽当场说出曹无伤告密的对比说明刘邦城府很深。
C.刘邦认项伯为兄长,又为其祝寿并约定结成亲家,是想拉拢项伯,一起对抗项羽,表现了刘邦为人圆滑。
D.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泄露了军事机密,反而将沛公的托辞当成了责备项羽的理由,真是是非不辨,吃里扒外的人。?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B.而岁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C.譬如人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茫然
D.故具载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小题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5、单选题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奠基人的尤金?奥尼尔。
B.独幕剧《玩偶之家》是擅长写“社会问题”剧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的。
C.“新月社”取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提出“三美”理论的闻一多就是“新月社”的成员之一。
D.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兴起的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兴于意大利,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五幕悲剧。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