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4 04:43: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玉容寂寞泪阑干。(《长恨歌》) (  )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  )
(3)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婴宁》)(  )
(4)孙富沉吟半晌,故作愀然之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参考答案:(1)纵横错乱的样子
(2)光景、情形
(3)迎接
(4)神色严肃的样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每题3分)
(一)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①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埶”同“势”。
【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他(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从:率领
B.若入前为寿寿:祝寿
C.杀人如不能举:穷尽
D.自功伐矜: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全都能说明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3分)
①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项王按剑而跽
⑤壮士!能复饮乎
⑥项王未有以应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情节、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前来鸿门请罪,项王不但没有惩罚刘邦,反而把告密的曹无伤出卖给刘邦,导致刘邦回营后立即就诛杀了曹无伤。这一看似无心的举动恰恰表现了项王的“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思想。
B.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王杀死刘邦,甚至最后采用了让项庄行刺的计谋,但项王对范增的建议始终不采纳,导致最后刘邦顺利脱逃,这正是太史公指责的“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表现。
C.樊哙闯帐,意在与项王拚命,但项王不但不惩罚樊哙的无礼,反而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表面上看是“英雄相惜”,实际上是畏惧樊哙的过人武力,担心他在宴会上会对自己实施行刺。
D.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认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太史公在肯定项羽功绩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的失败的原因是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3)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连续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数”“目”“示”一字1分。)
(2)所民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者……也”句式1分,“故”“非常”各1分。)
(3)项羽难道是他(舜)的后代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岂……邪”句式1分,“何……也”句式1分,“兴”“暴”各1分。“何……也”译作其它感叹句式也算正确;“暴”译作“突然”也正确。)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从语境来理解,此句中的“寿”是“敬酒”的意思。故答案选B。
小题2: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①句是刘邦的话,④句表现了项王在樊哙闯帐后的警惕,⑤句是项王对樊哙的称赞。运用排除法自可得知答案为D。
小题3:樊哙闯帐后,项王一赏再赏直至“赐座”,虽然心态复杂,但绝无恐惧害怕之意。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共事二三年?
B.本自无教训?
C.十六知礼仪?
D.蹑履相逢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把义放在最高标准,孔子在与子贡的谈话中把品德修养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标准。
B.孔子和孟子都一致谈到了作为“士”的行为准则:言是不需要信,行也是不需要果。
C.信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实孔子也认为“信”是“士”的重要标准。
D.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
(2)不少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达权变的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④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日出     甫:才
B.有野趣极:非常
C.雕镂之巧穷:穷尽
D.别山灵趣:趣味
小题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寺庙内的四株银杏,是唐宋以来的物产。(句意正确、语言通顺,1分;按判断句式翻译,补出判断动词“是”1分)(2)往日米芾说在湘江上得到作画的景物,大概说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气的奇特。(句意正确、语言通顺,1分;根据米芾的身份,将“画景”译为“用来作画的景物”,1分;“于”译为“在”,1分;“盖”译为“大概”,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趣:通“趋”,跑,疾走。
小题2:①是登君山前所见,⑥是夏季君山的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见。
小题3:“道路崎岖”不是“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的原因,原文中作者找不到“十二螺”是因为树木遮掩。另外,“登上酒香亭”和“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没有因果关系,选项用“只好”一词,存在逻辑问题。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