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4:43: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田园居》——南朝
B.屈原——《九章》——战国
C.刘勰——《昭明文选》——南朝
D.狄金森——《篱笆那边》——美国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小题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3分)
小题2:“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3分)
小题3: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4分)



3、阅读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华山之阳”指的是(? )
A.华山东面
B.华山西面
C.华山南面
D.华山北面
2.和例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鞣使之然也
C.人马烧溺死甚众
D.然力不足,亦不能至也
3.选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卿。公为政廉仁,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尝捐俸请托,免泗州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
辛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明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疏表公贤劳。上阁臣曰:“有臣如此而不用,朕之过也!”公既拜官,五月中条上三十疏,上每采纳。十一月,东方告急,公受诏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公不敢归休沐。时宰相大贪婪,都御史黄宗周有“长安黄金贵”之疏。宰相惧,卸其罪于言官。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又有“上谕:代人规卸、为人出缺,陛下果何见而云然?”及“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等语。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御皇极门召见群臣,谓:“埰欺肆,敢于诘问朕何所见,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着革职,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打问!”
初,公下北镇抚司狱三日,勺水不得入口。冰雪交积,公僵卧土室,无袱被,身婴三木,血流贯械。公既备刑,谳狱者必欲得二十四人姓名以报上。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绝,唯以指染口血书“死”字,卧阶下。半日稍苏,清宏令尉灌酒一杯,使毕谳。公终不肯承。
明年春,莱阳破,公父死于难。垓①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台省亦交章请释公。上曰:“垓在!”甲申正月,闯贼猖獗,阁臣李建泰奉命督师山西。上御正阳门,行推毂礼。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公过故乡,哭光禄公。闻京师,上殉社稷,公恸哭。南之戍所。未至,弘光即位,赦,公遂留吴门,不肯归。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大铖往被垓劾,必杀公兄弟。复窜走。丁亥,避地徽州,绝食。樵子宋心老时以菜羹啖之。或徒步数十里,走吴孝廉家得一饱。祝发黄山丞相园,而自号“敬亭山人”,盖不敢忘先帝不杀恩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垓:姜埰的弟弟姜垓。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阁臣曰目:看着
B.公不敢归休沐惮:担心
C.气绝垂:将要
D.闻京师陷:被攻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姜埰刚正不阿的一项是(3分) (?)
①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
②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
③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
④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
⑤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⑥丁亥,避地徽州,绝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姜埰清廉仁爱,为官十年不但对百姓分毫不取,而且还拿自己的俸银替百姓办事。
B.由于巡抚朱大典的表奏,姜埰曾一度得到皇上的重用,他的很多建议常被皇上采纳。
C.由于得罪了皇上,姜埰被押到北镇抚司之后,受到严厉的审讯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D.姜埰最后虽得到弘光皇帝赦免,但由于他以前曾得罪过当政者,因此还是受到追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3分)
译:?                  ?
(2)垓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3分)
译:?                      ?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新罗①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皋差不及年。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后保皋归新罗,谒其王曰:“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清海②,使贼不得掠人西去。”其王与万人,如其请。自大和后,海上无敢鬻新罗人者。保皋既贵于其国,年错寞去职,饥寒在泗之涟水县。一日言于涟水戍将冯元规曰:“年欲东归,乞食于张保皋。”元规曰:“尔与保皋所挟何如,奈何去死其手?”年曰:“饥寒死不如兵死快,况死故乡邪!”年遂去,至谒保皋,保皋饮之极欢。饮未卒,其国使至,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保皋遂分兵五千人与年,持年泣曰:“非子不能平祸难。”年至其国,诛反者,立王以报。王遂征保皋为相,以年代保皋。
  知其心不畔,知其材可任,然后心不疑,兵可分。平生积忿,知其心难也;忿必见短,知其材益难也。此保皋与汾阳③之贤等耳。(选自《樊川文集》卷六)
  [注] ①新罗:朝鲜古国名。 ②清海:朝鲜地名,海防要塞。 ③汾阳:唐名将郭子仪。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者(  )
(2)保皋不及年(  )
(3)其请(  )
(4)饮未,其国使至(  )
2.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遍中国新罗人为奴婢/立王报 ②其王万人/尔保皋所挟何如
A.①相同 ②相同
B.①相同 ②不同
C.①不同 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呼保皋
B.其地五十里不噎
C.饥寒在泗之涟水县
D.年欲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年遂去,至谒保皋,保皋饮之极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其心不畔,知其材可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表现张保皋、郑年二人“平生积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皋之“贤”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