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9-24 05:10: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①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②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③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④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⑤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1.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问驿吏,吏言/绐:告诉
B.当此,乃至和州香林院/陟:到达
C.马为之避易/避易:不容易
D.其亦可谓不也已/审:慎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退无止/②?某,而母立于兹
B.①悉下马,累肩上/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①予默计此关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①杳不知所穷,始大骇汗/②?虽九死犹未悔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述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险途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C.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D.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击沛公于坐
C.此则京邑之人也?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25.翻译和断句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②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③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同心而离居/同心:感情深厚
B.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枉用相/存:存在,保留
D.宅十余亩/方:周围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杨,横树之生——即:则,就
B.子虽自树于王——工:擅长,善于
C.其者贵,美者贱——恶:凶恶的
D.晋近,不之晋——奚: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赡养父母问题,孔子提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见解,认为子女仅仅赡养父母,这是不够的。
B.从政者应当对“孝”做出表率,以此去教育百姓,实现治国的理想。
C.从政者在道德上放松要求,造成社会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感到痛心和悲伤。
D.多做善事,心存善念,老百姓就会感恩,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孔子提出的救世主张。
2.三则选段都有“敬”字,孔子在“敬”字上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请做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