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5:10: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抱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
(2)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
(3)从而誉之: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其不义又甚人人园圃窃桃李。__________
(2)从而誉之,谓之义。__________
(3)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
3.下面对文段的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人园圃,窃其桃李,尽管不义,然而众人纷纷指责,掌权者重重处罚,实有点小题大做。
B.文章把“亏人自利”视为不义行为,把矛头直指非正义战争,这一主旨是采用开篇点题的方法揭示的。
C.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牛马、杀人越货这四种行为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与下文的侵人之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D.文章思想内涵极为深刻,反映了民众的呼声,艺术手法效果突出。正因如此,文章让人常读常新,屡受教益。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家于郑州,为冠族: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文:撰写。
C.深求贤之意也: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任意。
5. 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 .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 .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 )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四节诗句,完成问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节选《孔雀东南飞》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丝履?/?蹑:踏(穿鞋)?
B.本自无教训/教训:教养
C.?感君区区怀/?区区:愚拙?
D.?蒲苇如丝/纫:通“韧”,柔韧牢固
2.下列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暂还家去/吾今赴府?
B.誓天不负/还必迎取
C.君既若录/府吏丁宁?
D.隐隐甸甸/敢助妇语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受母钱帛多?
B.勤心养公姥
C.我有亲父兄?
D.昼夜勤作息
4.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一“拜”一“怒”,表现刘兰芝礼节周到和焦母的蛮横无理。
B.写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这里用了“赋”的手法,渲染出兰芝光彩照人的形象和刚强自尊的性格。
C.?刘兰芝用蒲苇自喻,向丈夫表示坚贞的爱情,并希望丈夫像磐石一样,永不转移。
D.第二段写刘兰芝忍住内心的痛苦与婆婆、小姑告别,从刘兰芝的话语中可看出她是不愿意再回到这个家来的。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①,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②,急病不让,径诣其(回鹘军队)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
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③,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于是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僭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 ”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
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④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
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 “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部决战,遂胜入郛⑤。翌曰,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退于坂桥,其士吏掳获,悉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有删改)
【注释】①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
②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
仆固怀恩:唐朝时期铁勒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
④绐:dài,哄,哄骗
⑤郛:fú,外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众据汾上拥:聚集
B.有犯禁者,公其之董:关注
C.而又结魏师以东郡略:劫掠
D.每与虏,所向无前角:作战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约怀仙等三人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请之备秦王不怿,一击缶
C.悉家产购而复之赐钱二百万
D.委供办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
B.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
C.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
D.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
四、(25分)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请任选两个作简要概括。(4分)
小题5:将下列上述文言文及教材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4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