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A.①勷若事而徐访尔妻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 B.①何用乎②问其人何若 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②金固在,还之于子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答对三处1分,答对五处2分,答对七处3分,答对十处4分)
小题6:①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②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无聊:无可奈何)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B(A.连词,表顺承/表转折;B.代词,表疑问,什么;C.介词,在/给。D.助词, 表判断/句末语气词)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D(①是店主人爱宝婺生的才能,信任他,并非“义举”。④是失金客人感谢宝婺生和他的 主人)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义举”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本题型比较简单,只要句子都是说义举的就行,不一定非是某个人的义举。
小题4:试题分析:C(新娘见生“俨然故夫也”,“俨然”即“宛然、仿佛、好像”,并非认出了自己的丈夫;新 娘不是“不肯举行婚礼”而是“不能起”,即新娘子伤心欲绝,不能动弹)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书生受主人之命,按期去参加婚礼,到了那里见到丢银子的一家,也是一户善良的人家。太阳还没有下山,书生到河边散步,远远看见一条小船,荡着春水,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裙,梳着环形发髻的女子,用衣袖掩着脸坐在船上,大家都说新娘子坐船来了。
点评: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前后都不能断开;“之”为代词,通常作宾语,这里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后面应当断;“因”为连词,意思是“于是”,前面应当断。
小题6: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行”译为“逃离”1分,“为……所”译为被动1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勿”译为“没有”,“却”译为“推辞”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浙江金华有一个书生,忘记了他的名字。顺治初年,我清军攻陷了金华,金华书生夫妻两人逃难离散了。书生趴在死尸堆里,才幸免一死。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不久,这支清兵转移到华亭驻扎。书生便到华亭来探询妻子的消息,结果没有打听到,书生困窘疲惫无可奈何,坐在旅馆旁边长吁短叹。旅店的主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觉得很可怜,便询问他原因。书生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主人说:“你认得字吗?”书生说:“认识”“熟悉算账吗?”书生说:“熟悉。”主人说:“何不留在我的店里,给你找点事情干干,以后再慢慢寻找你妻子,好吗?”书生回答:“如果能这样,真是太幸运了。”书生进了旅店,尽力为主人操劳。主人非常安闲,生意却更加兴隆,利润也成倍增加。主人有个女儿,想把她嫁给书生,但没有说出口。
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就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到旅店吃饭;吃完饭,付了钱,又急匆匆地离去。书生看见那人丢失了东西,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五十两银子。他向主人报告,等候那人再回店来。等到了中午,那人又急匆匆地跑来了,汗水湿透了衣衫,气喘吁吁,仔细看了看桌上地上,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书生问他干什么,那人回答:“在找丢失的银子。”书生问:“丢失了多少?”回答说:“五十两。”书生问:“干什么用的?”回答说:“拿到军营去娶媳妇。如今丢失了银子,该怎么办呢?”书生说:“银子还在这里,把它还给你,不必苦恼了。”随即拿出原来的银子,那人接过银子拜谢告辞而去。过了几天,那位丢失银子的人拿着两份请柬来说:“承蒙你还了银子,事情已办妥了。已订了日子举办婚礼。这件婚事是你赐给我的,我专程来请主人和你去吃杯喜酒。”书生再三推辞。主人说:“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
书生受主人之命,按期去参加婚礼,到了那里见到丢银子的一家,也是一户善良的人家。太阳还没有下山,书生到河边散步,远远看见一条小船,荡着春水,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裙,梳着环形发髻的女子,用衣袖掩着脸坐在船上,大家都说新娘子坐船来了。书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已原来的妻子;那女子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己原来的丈夫。于是书生一下子大哭起来仰面倒在碧草地上,那女子也一下子大哭起来俯伏在孤篷船中。船到门口,催新娘子起身,她已经不能动弹了。问她原因,她回答说:“刚才看见一个人像我原来的丈夫,所以我伤心得要死了。”问那人是什么模样,这女子就叙说他的外貌穿戴,恰好就是书生。于是那位娶妻的人急忙去寻找书生,看到书生正悲伤得倒在地上起不来,问他是怎么回事,书生不肯说,一再追问他,才说:“刚才我看见一个人……”话未说完,就哽咽得讲不下去了。娶妻的人一下子醒悟过来,说:“我知道了,这位女子就是你的妻子吧。你已经捡到了银子,那银子就是你的了。你还给我银子而赎回了这位女子,这是上天要我为你来成全夫妻团圆啊。你不要难过,我感激你的道义,岂敢不以道义来报答?”书生感到此事很为难,娶妻人请求他的主人来作主。主人说:“还银子的人,是有道义的人;还妻子的人,道义不在还银子人之下。想要娶妻却得不到妻子,是不行的。我有个女儿,应当嫁给还妻子的人;你要娶的那位妇女,应当还给还银子的人。”大家听罢都认为两全其美,双方都从命了。因此,人们愈加推崇主人的义气,把他和两位义士鼎足而三地相提并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茂林修竹/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
B.群贤毕至/寿毕,请以剑舞
C.信可乐也/烟涛微茫信难求
D.未尝不临文嗟悼/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春省耕而补不足——省:视察
C.乐酒无厌谓之亡——厌:厌恶
D.畜君者,好君也——好:喜欢,爱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寓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孔子云:“何陋之有?”
D.脶瞩胥谗,民乃作慝/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为了更好地r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D.文中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的。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为忧虑。
(2)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
(3)给我创作出君臣同乐的乐曲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朱公①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④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以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赤、白、黄。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这里指钱库。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赍:赠送;给予
B.乃装黄金千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4市两
C.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生:使…活着
D.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阎:里巷的门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朱公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
B.朱公的老朋友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朱公长子送的黄金,他并无意接受,只是想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来表示自己的诚信。
C.朱公的长子因为吝啬钱财,反而害了弟弟的性命,这说明他把金钱看得比弟弟的生命还重要。
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赍jī,携带,拿着)
小题2:D(③陶朱公长子去庄生家索回金钱。④陶朱公长子索回金钱的举动极大地伤害了庄生,于是他进宫,借路人之语激起楚王的愤怒。⑤楚王先杀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大赦天下。①朱公长子坚决要求去看望弟弟,朱公不答应。②朱公长子遵照其父的吩咐去庄生家,送上书信和黄金。⑥朱公最初打算派小儿子去的原因,①②⑥均不能。)
小题3:C(“他把金钱看得比弟弟的生命还重要”错)
附译文:朱公住在陶的时候,生了个小儿子。小儿子长大以后,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朱公就说:“杀人的凶手判死罪,这是常理,然而我听说过: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就告诉他的小儿子,教他去探视一下,于是装上黄金二万四千两,将其置放于一褐色器物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并派遣他的小儿子押运。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朱公不答应。大儿子说:“在家里,大儿子有督导家事的义务,所以叫做‘家督’,现在弟弟有了死罪,父亲不派遣我去,而派小弟去,这是我没本事。”想要自杀。他的母亲为他辩护道:“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就能使二儿子生还,而你却先逼死大儿子,这怎么好呢?”朱公别无他法,只好派长子去。替他写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好朋友庄生,并对老大说:“你一到那里就送上千金到庄生的住所,任凭他怎么处理,千万别与他发生争执。”大儿子就出发办事,还私自带着几百镒黄金。
到了楚国庄生那里,见到庄生的房子利用城墙做后墙,拨开藜杂草才能走到前门。走到他家门口,看见他家很贫困。然而,朱公长子还是打开信匣,送进二万四千两黄金,完全 照父亲所说办理。庄生便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小心地走开,切勿逗留,即使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庄生虽然是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然而他廉洁正直的名声是闻名全国的。自楚王以下的人,都像尊敬老师一般地尊敬他。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以后,将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
庄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时机去见楚王,说:“某星宿出现在某个位置,这对楚国是有害的。”楚王平素相信庄生,便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庄生说:“只有用恩德才可免除灾害。”楚王说:“你不要说了。我正打算去办这事。”楚王便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楚贵人惊喜地将此事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要大赦犯人了。”朱公长子问:“如何见得呢?”楚贵人说:“每逢楚王赦免犯人,经常是先封闭三钱的府库。昨天傍晚,楚王已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金钱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庄生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没回去?”朱公长子说:“我还没回 去。当初是为弟弟的事来见你,现在弟弟的罪楚王已议定自然赦免,所以再来辞谢。”庄生知道他的用意是想拿回他的金钱,便说:“你自己到屋子里去拿金子吧!”朱公长子就到屋里拿了金子走了,还独自高兴得不得了。
庄生因被朱公长子捉弄,感到十分羞愤,便再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某星宿的事,您打算用修德的方式来回报。今天我出门去,外面的人都说:‘陶地的富豪之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为了体恤楚国人民而行赦,乃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说:“我虽没有什么德行,怎么会因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就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赦免的命令。朱公的大儿子最后取得他弟弟的尸体回来。
到家以后,他母亲和陶邑的人都很哀伤,只有朱公一人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弟弟的。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实在是不能忍心舍弃钱财。这是因为他年少的时候,和我一起为了谋生,亲历艰苦,懂得生活艰难,所以对舍弃财物看得很重要。假使是派小儿子去 ,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他会轻易地舍弃财物,不会吝惜的。前次我所以想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呀!而大儿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杀死了他的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