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林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贴画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激的精神境界。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掸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丝绸 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化,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小题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折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首诗考核的是写梅花的手法,所以和抒情方式基本无关,也就是表现手法和修辞,从诗句看,全诗写梅花主要集中在二、三联,内容为“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这两联主要梅花生存的环境,和盛开状况写出梅花凌寒开放的高洁品质,主要是烘托和渲染。答题时先答手法,然后解释,最后答出效果。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本诗可从诗中的词语“惆怅”“沉吟”“独自回”等词语看出,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的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具体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
严蕊道
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www.91eXam.org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体裁。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2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4分)
答:?
?
?
参考答案:
(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依依不舍(或感伤)。
(2)(4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本题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