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4 06:27: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注】养所爱马,死,公怒,令人操刀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之,使知其罪,然后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圉人:yǔ 养马人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死 (突然)令人操刀养马者(押解)
B.公矍然曰(愤怒的样子)以狱(下属)
C.臣为君之(列举罪状)然后之狱(送)
D.又杀公之所最马 (好)公喟然叹曰(生气的样子)

小题2:简答题:晏子是怎样让景公由最初要杀圉人到最后却放了圉人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晏子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或欲擒故纵等类似的说法均可,2分)表面上是列举圉人的罪状,实际上是暗示景公杀圉人的严重后果:失了民心,毁了威信,最后会丧家灭国。景公于是幡然醒悟。(2分)充分反映了晏子的机智与远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解:肢解。B矍然:惊惧的样子?属:交给。D喟然:感慨的样子?
小题2:
试题分析:晏子先列举圉人的罪状,指出应该被杀的三点理由。因为圉人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让景公听后幡然醒悟。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晏子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景公说:“可以。”晏子一件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现在把你关进监狱。”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对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当:抵御,抵挡?
B.惴惴恐不意/当:符合?
C.北邀国者相见/当:在……里面?
D.是时也,商君佐之/当:值,正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1)攻城地(?)?
(2)无慕艳意(?)
(3)燕赵之君,始有远(?)?
(4)今操芟荑大难,已平矣(?)


参考答案:(1)夺占?
(2)丝毫?
(3)谋划?
(4)大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_________通_________
②要项伯 _________通_________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_____通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距、内通拒、纳
②要通邀
③倍通背
④蚤通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适:前往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抛弃
C.言道家之用用:使用
D.因家于齐焉家:安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问礼于老子子路宿于石门
B.居周久之请损之,月攘一鸡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以为文则吉
D.或曰儋即老子或不免于洴澼絖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象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心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3分)
译文:??。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3)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本题解析:
小题1:用:作用。
小题1:代词,有的人A介词,引出动词“礼”的对象,可译为向;介词,引出地点,可译为在。B 助词,凑音节,无意;代词,代指“攘”C介词,因为;动词,把。]
小题1:①明确指出老子的籍贯,②是老子对孔子提到的人的看法,③④⑤均指出老子品行出众、自隐无名,⑥是老子后代假的行为。]
小题1: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小题1:(1)[本题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
(2)[本题主要考查“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3)[本题主要考查“绌”意为“贬低”、“相”意为“彼此”、“是”代词意为“这种情况”:]
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