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A.①而死于说难②甚于妇人 B.①又为难而可喜者也②后盛气而胥之入 C.①雎知泽欲困己以说②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D.①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②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章繁简
[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②圉圉,受困无力。?③洋洋,欢乐。?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劝戒制止
B.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馈:赠送
C.校人烹之,反命曰反: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晦涩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v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分)
译文:?
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译文:?
3、阅读题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①,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③,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
B.始归赵氏归:出嫁
C.亦复脱衣市易易:交换
D.遂尽委弃委:委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以事铅椠臣以供养无主
C.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
?
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①”
[注释] ①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②《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题2:请用一个成语归纳文中提倡的儒家的内省功夫。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