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幽怨的琵琶?
蒋淑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
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疑惑。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幸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怨天尤人,不是唯利是图又是什么?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
其次是画师的贪污受贿。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认为,不管他受贿还是没有受贿,真正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者替元帝出主意的那帮大臣。试想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画蛇添足、于事无益、滋生腐败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订下来?如果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一定是大臣们的“高见”。大臣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就可以飞黄腾达——要得到召见就必须美——要美就必须得到画师的认可……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天下的画师很多,究竟谁能得到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获得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不少了。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这个过程叫姑息养奸。因此,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冷静地思考思考自己制订的措施。?
第三是你的美貌。你真的就那么“倾国倾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帝早该听说你的芳名了,何至于要等到出塞的那天才追悔莫及?“美”本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正像“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林黛玉一样”,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审美观念。元帝认为漂亮的毛延寿不一定认为漂亮,毛延寿认为漂亮的元帝也不一定认可。楚王爱细腰,唐明皇喜欢的则是肥胖丰腴的杨玉环。所以我猜测,你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只是你的才华赋予了你高雅的气质。“自古仪态难画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毛延寿只是一位平庸的画师,他能画出你的“形”,岂能画出你的“神”?平日里你和其他宫女着同样的服装,跳同样的舞蹈,当然就显示不出你的美,但当你穿上锦衣华彩的嫁妆时,你独特的魅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你的高洁,你的从容,你的大雅,你的淡淡的忧郁……像一轮七彩的光环笼罩着你,你终于在离开汉宫的时候“证明”了自己,洗刷了多年来不得召见的耻辱。对元帝来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正像一件熟视无睹的物品忽然被别人以高价买了去,心中的失落是无法形容的。?
那么文人们为什么要极力渲染你的美貌呢?毫无疑问,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的貌越美,文人们的才就越高,他们是借你的“怀貌不遇”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炒作”是一个新词,你也许没有听过,但那个时候的文人们却不约而同地炒作了你,炒作你的美貌,炒作你的风骨,炒作你的怨恨,并且把你“包装”成中国的四大美女。当你在渺渺的沙漠中远远地看着一大堆男人往你的名字上贴金时,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边塞的落日,大漠的风沙早已使你走向成熟,历经沧桑的你是否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作秀”的方式??
“女人的资本就是貌美,貌美就要取悦男人,不能被男人取悦就是最大的不幸”——这是中国男人的逻辑,这是中国女人的悲哀。“怀貌不遇”与“怀才不遇”实实在在的是天渊之别啊!在所有的演绎你故事的文本中,通篇叙述的都是男权话语,他们借着对你的同情表示着对女性的歧视。所以,我不想看见你的泪水,那只能浇灌男人们的偏见和狂妄。我想看见你在皎洁的月夜幸福地依偎在单于的胸前,不远处是你们活泼可爱的一群孩子……
小题1:作者说王昭君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结尾描写了一段想像的场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小题3:作者在第⑤段中说“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认为王昭君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感想?并作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牛二
凌鼎年
牛二已囊空如洗,夜里只好将就一宿了。好在惯了。
牛二把板车停妥后,抽出一张破旧的塑料纸铺在板车底下,又抖开那条被子裹在身上,钻到了板车底下。
早春的夜虽说没有寒冬腊月那样彻骨透冷,但那种湿漉漉的夜气,使牛二寒从心起,牛二把被子越裹越紧……
牛二入梦,或失足于冰河,或灼烤于火上。当他迷迷糊糊醒来时,才发现太阳已在晒屁股。街市上无数眼睛看着他。呀,身上好烫,病了?
他想起爹生前说过:“出门在外,有钱莫滥用,有病速归家。”
可回家的盘缠呢?眼下唯一的财产是一车刀剪。原指望背井离乡跑远点,能卖个好价钱,谁知一天卖不出两三把,还不够打发一张嘴的。
牛二家的刀剪在当地是扁担搁额上——头挑。只是这一带人竟全然不知道牛二家祖传刀剪的名声。任牛二费尽口舌,一似石灰水在白墙上画画——白话(画)。
急火攻心,风寒入体,牛二焉能不病?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牛二隐隐听到有人说要送他去医院什么的,不能,不能去医院。如今那药金贵得吓人,自己已身无分文,咋去?他竭力支撑着想说:“不去医院,不去!”
有个叫尤大头的热心主儿,朝大家拱拱手说:“各位衣食父母,这位山东来的小兄弟病了,异乡客地的,无亲无眷,无人照顾也不是个事儿,各位是否每人一把,权当救助。来,我做主了,这刀剪八五折,贱卖了贱卖了,卖了刀剪山东客好早早回家……”
尤大头的话还未讲完,牛二触电般叫起来:“不卖,八五折不卖,少一个子都不卖!”但牛二气若游丝,那微弱的声音淹没在嘈杂的早市声中,没人听见。
小镇人古道热肠,大伙儿心一热,你一把剪,我一把刀,竟把一车刀剪全买光了。
尤大头与众人把牛二送进了医院。
牛二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刀剪,我的刀剪呢?”
尤大头把一叠票子交到牛二手里说:“兄弟,刀剪八五折卖了,这是刀剪钱,你收好。”
不想牛二如被当头棒喝,一下子呆了,看着那叠钱,好似让他接炸弹似的。“不,不,我不能要钱,不能……”牛二“哇”的一声哭开了。尤大头听得他抽抽泣泣地说什么:“爹,孩儿不孝,坏了祖上规矩……”
“啥规矩?”尤大头不解地问。
牛二指指随身带的那老布包。尤大头解开一看,里面一面褪色旧旗,上书“祖传刀剪不二价”七个字。
(1)下面关于这篇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牛二外出卖祖传刀剪时的遭遇以及他“急火攻心,风寒入体”必须住院治疗的情节,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牛二的同情。
B.尤大头挺身而出热心帮忙,牛二却为“坏了祖上规矩”(祖传刀剪不二价)哭了起来。由此可见尤大头的好心更增加了牛二的痛苦。
C.固执的牛二对尤大头的热心帮忙不但不领情,反而充满了怨恨,真正印证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古谚。
D.小说通过对牛二卖刀剪时死守家规,不知灵活变通,险些丢掉性命的描写,表明对一些不适应新生活的老规矩、老观念必须做出适应时代的变革。
E.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转突变”的艺术结构,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受到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作品的意蕴更为丰富。
(2)“早春的夜虽说没有寒冬腊月那样彻骨透冷……牛二把被子越裹越紧……”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牛二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牛二家“祖传刀剪不二价”的祖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与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投井自尽了。(《三国演义》)
B.“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C.高家丫头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向太太哀求,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无法反对;她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出嫁前的晚上,她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于是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家》)
D.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最后惨败而退。(《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