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答案: 旁批: (回答好其中一项就可给全分4分) (1)、吊古伤今之作,借梁园昔盛今衰,抒今古兴亡、盛衰无常之感。 (2)、 “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由日暮乱鸦,到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自然工巧,营造出一派萧条景象。 (3)、“不知”“还发”,出语婉转。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说“庭树不知”;不说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怨无情花树偏于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繁花。 (4)、诗人在显要位置添上几笔艳丽春色,以乐景写哀情,人去花在,梁园景色愈见萧条,诗人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巧妙。 (5)、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小题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答案: 小题1:淇则有岸?言笑晏晏 小题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小题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错字: 小题1:晏; 小题2:雌; 小题3:荇。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1)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反映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生活状况?(4分) 答:? (2)结合全诗,体会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中“乱”字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1)颔联描写了诗人下雨时在黄泥坂上艰难跋涉,夜晚投宿贫寒农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劳苦奔波,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 (2)“乱”字写出了蛙声的嘈杂、喧闹、衬托了诗人乡书难寄久欲思归的纷乱愁绪。(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崖,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小题2:结合全词谈谈对“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王维《渭城曲》(写《阳关三叠》《阳关曲》也对)。(2分)突出作者在漂泊天涯时与故人刚刚相逢又匆匆别离的悲苦的心情。(3分) 小题2:这两句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分)用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渲染离别的环境气氛,(2分)烘托出无边无际的愁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词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天台山之高大,以衬托出天姥山高峻雄拔的气势。 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过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的勃勃生机,与以下三句所写战乱后的惨状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作者的“黍离”之悲。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写琵琶女梦醒所见景色,烘托了琵琶女流落江湖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以凄凉之景,表离情别绪。C“荠麦青青”是荒草遍野的萧条景象,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青草木深”异曲同工;D.诗句是琵琶女弹奏结束后的景物描写,通过 景物烘托,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琵琶女梦醒所见景色应为“绕船月明江水寒”)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