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l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l 分)。
【小题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 l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l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l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题需要解释字义,然后还原语境串句意,指出运用手法技巧,最后答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手法技巧的鉴赏首先明确答出运用的手法技巧,接着结合具体语句谈它的运用,然后围绕句意谈其运用的效果,在写景抒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感情主旨的分析不能有所遗漏,要立足原诗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可生硬的贴标签。
考点:评价文章的技巧及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小题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小题2】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分析意境的题目。意境是由意象组成,所以第一步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首联中有“繁露”“西园”,颔联有“寒月”“疏竹”,颈联有“石泉”“山鸟”等;第二步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再结合作者的情感来感悟构成的意境,“露”是“繁”,“月”是“寒”,“竹”是“疏”,“泉”是“响”,“山鸟”是“喧”;将这些景物合到一处,营造的意境自然是凄清、冷落、寂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题干中问的是“第三联的写景手法”,这个提示很明显,是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虚实、感官、空间等等。“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这两句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响”和“喧”,联系整首诗歌,可以发现是“中夜”,诗人“起望西园值月上”,此时是寂静的,那写石泉的“响”和山鸟的“喧”定然是衬托这夜晚的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①?诗中一登一望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②?无奈生不逢时,不禁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昭王安在哉?
参考答案:
①?表达了他对燕昭王与邹衍的无限欣羡的心情。
②这是对前代明君的缅怀,也是对今世当政者的抨击。昭王的霸业雄图已一去不返,诗人的壮志理想也化作了泡影,他愤然,怅然。全诗直抒胸臆,一股慷慨不平之气。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宫词
【唐】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小题1: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美人”这一形象。(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美人”不受宠幸,孤独寂寞,没有人身自由,对宫中森严制度恐怖气氛感到恐惧。答题时必须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2:反衬。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诗表达宫女幽禁深宫的苦愁思绪,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的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
小题2: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署。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揖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蝉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常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回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是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阕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夏 春
(2)①《苏幕遮》:思乡。《系裙腰》相思盼团圆。
②运用了双关手法。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入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