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出使。塞上:边塞之上。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守边将士,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②单车:一辆车。这里指独自前往。问:慰问,察访。属国:附属国。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北。③征蓬:远飞的蓬草。作者以之自喻。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喻行程遥远。④孤烟直:用狼粪烧的燧烟微风吹之不斜。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侦察骑兵。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边境最高统帅。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这里代称最前线。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颈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加以适当的解说。
②诗歌好的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未尽,引因起人们的回味,这首诗的结尾就是这样,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一是因为诗人“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二是因为写得逼真,三是因为富有诗趣,四是因为锤炼功夫十分到家。
②诗人来到了萧关,虽然没能马上见到统帅,宣旨慰问,还得再往前走,但诗人心里是很高兴的。这一结尾看似平淡、简单,却很有回味,它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诗人以后的行程。
本题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阳节、登高、饮雄黄酒等;作者抓住重阳节时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来描写,远近结合、色彩相间,充分展示出重阳节时周围环境的美丽如画。(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词描写了主人公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忧愁,也表达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途渺茫、难以把握。(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2013·山东淄博桓台二中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小题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小题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我”的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行踪,愁苦心情的抒发,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这些意象在颔联和颈联中出现,主要有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②意象描写的作用。意象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注意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本诗中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是乐景,尾联“沦落在江州”可见是哀情。故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的效果。
小题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分析抒情的技巧,就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从四方面入手:①看语言特点;②看修辞;③看表达手法;④看结构。答题步骤:①找出所用的手法。本诗的“觅”字写出春天到了作者家乡,到处找不见作者。这是拟人手法,同时又是对春天的虚写。②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抒发出这种愁苦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庆州 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杜牧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
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④。
【注】①党项:西北少数民族。②金仆姑:箭名。③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④殳:兵器。
小题1:在诗人心目中,赵纵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2: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位威武、勇敢、尽忠的将军形象。(3分。“威武”“勇敢”“尽忠”各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4分。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手法如答“借代”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要全面,如此题“威武、勇敢、尽忠”的形象,三者都要有。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是某一联的手法,分析是注意表现手法的分析,答题时要结合诗歌情感答出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
,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本题解析:(1)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
(2)4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