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5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小题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2分)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小题1: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前两句显然的,凤凰不食人间烟火,不近红尘俗世,体现其高洁(高雅);后两句写凤凰的神态,他关注八荒(辽阔),他震醒九州,心志之高,非一般所比。
点评:本题是形象类题目的变式题,只要求学生分析出凤凰这一形象的特征就行,且设题范围较为明显,所以难度不大。
小题1:虽然诗歌的标题是咏怀,但是注意,整个诗歌中都是以“凤凰”为中心,所以,初步断定为一首咏物诗,那么手法的分析就显得简单了,咏物诗的一般手法:象征、托物言志、拟人等等。第二个问指向思想情感。从诗歌最后几句: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看出凤凰受到了伤害,他准备离去,因为所处非地;我们还看到,凤凰发自内心的哀叹:叹自己所处非位。那么情感就很清楚了。
点评:本题是一道思想情感类和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词作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作者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10分)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唐)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小题1:杜诗颔联中“坼”、“浮”两字广受赞誉,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3分)
小题2:请对李诗颈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请从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艺术风格赏析这两首诗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坼”,意为“分裂”,引申为有力地划分,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了,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意为“飘荡、浮动”,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并且天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日夜飘荡起来,写出洞庭湖的波澜壮阔。
小题1:诗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使诗歌显得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流露出诗人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小题1:诗人情感:杜诗抒发了诗人在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和自己漂泊不定、贫病交加的一己遭遇中,孤独、忧惧、沉痛而悲伤的情感。李诗抒发了诗人遇特赦后,轻松喜悦,超脱豁达的情感。
艺术风格:《登》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谓沉郁顿挫;《与》用拟人、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谓豪放飘逸。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写了各个字的本意,然后准确概括诗歌画面,并归纳出洞庭湖特点。关键点是磅礴气势和波澜壮阔。
小题1:通过引可知此句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去一来,可知大雁、青山有情,愁去,喜来,可见诗人的心情变化。通过注译可得出其情感的关键点是高兴。
小题1:杜诗通过最后两句可知其生活境遇相当不好,概括时要概括诗句具体说明,李诗通过上句的分析可知其遇赦后主要是高兴。风格可从诗歌中意象的选择及诗人特点来分析,如杜甫的诗多写实,可谓沉郁顿挫;李白因其性格洒脱,写作手法夸张,风格飘逸。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