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A.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于后患其将有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蟹六跪而二螯 |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C
小题:C
小题:(1)百姓看着官家的粮仓,就像面对仇人的堡垒一样,只是无法用武器来攻打罢了。
(2)我想建造的预备粮仓,对今年的旱灾诚然没有作用,对以后将出现的灾荒大概还是有用处的。
(3)怜悯人民遭到灾害而赈救受害的人,这是庇护民众的仁德;祸患没有发生而加以预防,这是谋虑深远的智慧。
本题解析:
小题:D(属:嘱托)
小题:B(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A.以:连词“来”/介词“把”。C.于:介词“对”/表被动。D.而:表转折关系/表并列关系)
小题:C(①是说前朝旧事,⑥是作者的褒扬之辞)
小题:C(在靠近门的地方造的二十八间屋子,供做生意的商人居住,每月的房租用来购买粮食,藏入仓库)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粮仓是用来储存国家公粮的,百姓遇到饥荒,也从这里取食。所以在夏、商、周时代,治理国家的人并不一定要人民把应缴的粮食都缴纳给官府,老百姓也不一定要把自家的粮食都藏在家中。后世设立的常平仓、历代地方上所设的义仓,都还保留着为民考虑的万分,但古代圣王的美意已衰微了。等到政治制度的弊病越来越严重,公家粮仓里所积存的粮食便变得与百姓的生计毫不相关了。每当遇到荒年或水旱灾害,即使饿死的人堆积于道路,彼此枕卧,如果没有接到上级的救济命令,即使是关心百姓的官员,也只得坐守粮仓,紧锁仓门,不敢向饥民发放哪怕是极少量的粮食以拯救他们的生命,这时人们看着官家的粮仓,就像面对仇人的堡垒一样,只是无法用武器来攻打罢了。唉!设置粮仓的目的,难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家乡绍兴府,其粮库氏中目为坻、大有之类的共三、四座,仓中储藏的粮食不下数十万斛,但是每年的收成稍受影响,百姓就不能免除受饥挨饿。癸亥年(弘治年十六年)的春天,白天刮着东北风,晚上则有流星从天空坠落。知府佟公说:“这是天将大旱的征兆,不能不预作准备。”既下令民间积贮粮食,谨固收藏,又召集工匠选址,选择了府台衙门东面以前太积库的土地,来开建预备粮仓。接下来,整整四个月天未下雨。到了八月份,农业生产全垮了,家家户户都空无所有。人们从陆上长途跋涉数百里,到湖州、嘉兴地区去购运粮食以自救。市镇上又隔些天就发生火灾,商贩们没有可供贸易的场所。佟知府率领下属,四出向掌管山川、土地、谷物的神祗祷告,总算在八月十五日开始,下了十天大雨,使田里稻禾复苏,抽出穗来,农民们这才有了点收成的指望,民生稍微得到恢复。
佟知府说:“唉!我想建造的预备粮仓,对今年的旱灾诚然没有作用,对以后将出现的灾荒大概还是有用处的。”于是加紧完成他的营建,到了九月初四终于完工了。在三个方面共建成仓房二十六间,约可藏谷十万几千斛。粮仓的前面建有厅堂,可供出纳粮米之用,无事的时候,凡是宾客及上级派来出差的人找不到住处的,也可以在这里居住。粮仓南面靠近民房的地方,筑起高墙,围墙向东转弯的地方开大门,出门就在大街。从靠近门的地方起,又造了二十八间屋子,自南向北排列,供做账卖生意的商人居住,每月的房租用来购买粮食,藏入仓库。所有的房屋又划为几片,进行综合管理,预计每经过三年的积累,就可有对付一年灾荒的储备了。
佟知府的副守钱君对同僚说:“佟公建造预备粮仓的举动,给百姓的恩惠,哪有穷尽呢?日后百姓享受佟公的恩德,而不知它的来历,那就是由于我们不但现在没有留下赞美的记载,而且使佟公的政绩在以后也被湮没了。”于是相随而来看我,嘱托我作文记述。我回答说:“是!是!怜悯人民遭到灾害而赈救受害的人,这是庇护民众的仁德;祸患没有发生而加以预防,这是谋虑深远的智慧;而对灾害而不怠惰,这是临事果断的勇毅;以今天的创建造福于将来,这是布行德惠的真诚。佟知府做了这一件事,而同时具有仁、智、勇、诚四种美德,这样的事难道可以不加以记述么?我的文章虽然做得不好,也愿意同各位一起来完成此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
B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应当,应该)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阻挡,把守)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抵挡、抵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②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惜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⑤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
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⑦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
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感谢
⑨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A.①②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⑨?
C.②③⑤⑥⑧?
D.④⑤⑦⑧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①,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二)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四)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注】①践迹:踏着前人的脚印走
小题1:下列各项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一)孔子意在告诉子张,一个向善的人,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登堂入室,达到更高的境界。
B.选段(二)孔子认为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C.选段(三)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D.选段(四)孔子反对杀人,认为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管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小题2:选段(三)(四)反映了孔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3分)
小题3: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文段(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3分)
小题2:富民,教民,德政/为政以德(3分)
小题3: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有所担当,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1分)士应为国家效力,不能仅停留于个人的世界,这体现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1分)同时,士也要注意个人的品德修养,不做有损国家、君主的事。(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涉及到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和理解。B项对“不辱君命”的理解有错,应该是“完成君主交代的任务”,而不是“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小题2:本题考生可在理解选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找到关键词句。(三)中可筛选出“富之”“教之”,(四)中可筛选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再稍做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小题3:文段(二)中,孔子说:“自己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四方,能不辱没君命,可算是士了。”题干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有很远的路要走。”考生把孔子和曾子的话结合起来,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译文】?
(一)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二)子贡问道:“如何才算士?”孔子说:“自己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四方,能不辱没君命,可算是士了。”
(三)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四)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原来
C.及凯旋而纳之——接受
D.泣下沾襟——哭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