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5 13:49: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新建预备仓记?
(明)王阳明
仓廪以储国用,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故三代之时,上之人不必其尽输之官府,下之人不必其尽藏于私室。后世若常平、义仓①,盖犹有所以为民者,而先王之意亦既衰矣。及其大敝,而仓廪之蓄遂邈然与民无复相关。其遇凶荒水旱,民饿莩相枕藉,苟上无赈贷之令,虽良有司亦坐守键闭②,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呜呼,仓廪之设,岂固如是也哉!
绍兴之仓目如坻,大有之属凡三四区,中所积亦不下数十万。然而民之饥馁,稍不稔即无免焉。岁癸亥春,融风日作,星火宵陨。太守佟公曰:“是旱征也,不可以无备。”既命民间积谷谨藏,则复鸠工度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于是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农工大坏,比室罄悬。民陆走数百里,转嘉、湖之粟以自疗。市火间作,贸迁无所居。公帅僚吏遍祷于山川社稷,乃八月己酉,大雨浃旬,禾槁复颖。民始有十一之望,渐用苏息。
公曰:“呜呼!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乃益遂厥营。九月丁卯工毕。凡为廪三面,廿有六楹,约受谷十万几千斛。前为厅事,以司出纳;而以其无事时,则凡宾客、部使之往来而无所寓者,又皆可以馆之于是。极南阻民居,限以高垣;东折为门,出之大衢。并门为屋廿有八楹,自南亘北,以居商旅之贸迁者,而月取其值,以实廪粟;又于其间区画而综理之。盖积三岁而可以有一年之备矣。
二守钱君谓其僚曰:“公之是举,其惠于民岂有穷乎!夫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是吾侪无以赞公于今日,而又以泯其绩于后也。”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某曰:“唯唯。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已患而不怠,临事之勇也;创今以图后,敷德之诚也。行一事而四善备焉,是而可以无纪也乎?某虽不文也,愿以执笔而从事。”
【注】①常平、义仓:仓库名。②键闭:紧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给:充足
B.稍不稔即无免焉稔:庄稼成熟
C.则复鸠工度地鸠:召集
D.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属:隶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于后患其将有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太守佟公“惠于民”的一组是
①后世若常平、义仓,盖犹有所以为民者?②命民间积谷谨藏
③鸠工度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④公帅僚吏遍祷于山川社稷
⑤月取其值,以实廪粟?⑥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粮仓虽然是用来储存国家公粮的,但百姓遇到饥荒从这里取食也是理所应当的。
B.太守佟公通过观看天象而预测天将大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表明他有谋虑深远的智慧。
C.佟公在预备仓的前面建有厅堂,无事的时候供宾客及上级派来出差的人居住,房租用来购买粮食,藏入仓库。
D.作者认为佟知府做了修建预备仓这一件事,同时具有仁、智、勇、诚四种美德,这样的事应该加以记述。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3分)
译文:
(2)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3分)
译文:
(3)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4分)
译文:



2、单选题  【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
B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应当,应该)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阻挡,把守)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②沛公则车骑/放弃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惜
④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⑤秦王之金千斤/购买
⑥乃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⑦愿大王少借之/原谅
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感谢
⑨君安与项伯有/老交情
A.①②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⑨?
C.②③⑤⑥⑧?
D.④⑤⑦⑧⑨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①,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二)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四)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注】①践迹:踏着前人的脚印走
小题1:下列各项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一)孔子意在告诉子张,一个向善的人,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登堂入室,达到更高的境界。
B.选段(二)孔子认为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C.选段(三)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D.选段(四)孔子反对杀人,认为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管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小题2:选段(三)(四)反映了孔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3分)
小题3: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文段(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赂秦耶——全都、一概
B.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原来
C.及凯旋而之——接受
D.下沾襟——哭泣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