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A.教以击刺法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因地形制阵法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而更置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继光乃旋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⑴(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
⑵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戚家军因地制宜,把一切战舰、火器、兵械都经过精心研制后加以更换。所以更译为更换更合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本题所选题材一句课内的,一句课外的。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课内知识来推知课外知识。所以A.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B.按照、依照趁着;C.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竟、却。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B.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没有被免官。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克译为攻克。坐译为获罪。办译为惩办。(2)为译为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判断句,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罢了。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阴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义,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贼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居 长 安 岁 闻 给 事 中 校 考 则 曰 某 人 为 某 县 得 上 下 考 由 考 得 某 官 问 其 政 则 曰 某 人 能 督 赋 先 期 而 毕 某 人 能 督 役 省 度 交 费 某 人 当 道 能?得 往 来 达 官 为 好 言 某 人 能 擒 若 干 盗 县 令 得 上 下 考 者 如 此
参考答案: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碎琼乱玉(美玉) 耘耔(培苗) 控于地(投、落下)
B.恭疏短引(撰写) 闵凶(悲痛) 志怪(记载)
C.家君作宰(宰相) 逋慢(怠慢) 险衅(祸患)
D.命途多舛(不顺) 逸兴遄飞(快速) 捧袂(衣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文,完成1—4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②。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欲,如何?”皆曰:“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竞:解决;
③繄:yi,犹“实”。
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
B.掠夺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
C.处置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又不可以武竞
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D?
4.(1)扶正以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傲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2)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看上司对待他们的方式。”
(3)(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故:缘故。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