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5 15:42: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 ①漫(满)江碧透 ②漫(不受约束)谈 ③浪遏(停止)飞舟 ④百舸(小船)争流 ⑤鹰击(搏击)长空 ⑥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⑦问苍茫(旷远迷茫)大地 ⑧峥嵘(不平凡,不平常)岁月稠 ⑨挥斥(奔放)方遒 ⑩激扬(激动)文字 A.①②④⑤⑥⑦⑨ B.①②⑤⑦⑧⑨ C.③④⑤⑦⑧⑨⑩ D.③④⑥⑧⑨⑩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①严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①微子言,不及此/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①不能强,因致礼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C.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②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①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4.翻译与断句。 (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所选文段断句。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 B.弃兵曳甲而走:快步走 C.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移其民于河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止 B.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 C.察邻国之政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D.以五十步笑百步可以无饥矣
|
小题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心焉耳矣”写出了梁惠王自以为治国已经尽心的自得和傲慢。
B.“王好战”暗示梁惠王是一位穷兵黩武,而非真正爱民的国君。
C.“民加多”是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治国有方和国家实力强大的标志。
D.“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在战场上逃跑的行为是极其可笑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分)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使)
B.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拿)
C.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交替)
D.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便)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