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①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②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 ③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④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 ⑤颉为将,善绥士众?⑥进攻虎牢,虎牢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每对2处得1分)
小题5:(1)我军原本是奉诏杀贼的,如今却退守在这个穷乏的城池,即使不被贼寇所杀,也会因违犯法令而受到诛杀。(得分点:基本每句1分,重点词“乃”“穷城”“诛”和被动句,全句大意1分)。
(2)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归降的宋军士兵(刘义隆的士兵),没有不叹惜的。(得分点:卒:去世,1分;义隆士卒降者:定语后置现象,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患”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患”或是“惧怕”。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A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士卒患之”把“患难”代入原文翻译“士卒患难这件事”显然不通顺,可以联系成语“患得患失”中“患”的意思加以判断。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③.反映的是奚斤的应战对策,人物不对;⑤是说安颉善于安抚士众,和要求的“果敢善断和善于作战”不符。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B项对应原文“今若出战,则马力不足,以步击骑,终无捷理”,奚斤认为他们“在军马缺乏的情况下”,不是敌人的对手,可见不是他们没有骑兵,选项“他们只有步兵,没有骑兵”事件错误。
小题4:“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而吾”“士”陈述对象转换,前面断开;“则”复句的的关联词语,前面断开;“则”又和前面的“不”照应,“不”前断开;“何”表反问的句首词语,前面断开。
小题5::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如今乃——却,穷城——穷乏的城池,诛——被诛杀。(“为”引领的被动句和语意被动句)。(2)及——等到,卒——去世,义隆士卒降者——定语后置现象。
【参考译文】
安颉,聪慧善辩而且长于谋略。太宗在位之初,任用他为内侍长,令他检举百官中的违法行为。安颉敢于检举弹劾官员的过失和奸邪,无所顾忌和回避。太宗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宜城王奚斤,从长安追击赫连昌,到达安定,当时安颉担任监军侍御史。奚斤因为军马病死了很多,士卒又缺乏粮食,就构筑堡垒工事来加强防守。派太仆丘堆等人到民间督催租粮,丘堆被赫连昌打败。赫连昌因此而更加骄傲自负,天天都来侵袭抢掠,割草放牧的人都不敢外出,士卒也很惧怕他们。
安颉向宜城王献计说:“我军原本是奉诏杀贼的,如今却退守在这个穷乏的城池,即使不被贼寇所杀,也会因违犯法令而受到诛杀。进退哪里有生路?但王公和诸将,安安逸逸而无所图谋,将用什么来报答朝廷的恩泽?”奚斤说:“如果现在出战,那么,军马缺乏。用步卒攻击骑兵,终究没有取胜之理。应当等待京师派出救援的骑兵到来之后,再以步卒在内攻击,骑兵则袭击敌军的外部。这就是所说的万全之计。”安颉说:“如今凶猛的寇贼在外边安闲地游走,而我们却士卒疲乏兵力穷竭,将士面有饥色,不与敌人进行决战,那就会危在旦夕。等待救兵到来又有什么用!与其等死,不如战死,难道能够坐以待毙吗?”奚斤还是用缺少马匹作为理由。安颉说:“现在士兵虽然没有马匹,但将帅所骑的马,足有二百匹。我安颉请求挑选强壮勇敢的士卒,带领他们出击敌军,即使不能将其击败,也可以挫折他们的锐气。况且赫连昌急躁而无谋,总是喜欢前来挑战,大家都认识他。我方倘若以伏兵偷袭他,他一定可以被生擒。”奚斤仍然认为很难取胜。
安颉就暗地里与尉眷谋划,挑选骑兵等待时机。赫连昌率众前来进攻堡垒,安颉率军出去应战。赫连昌在阵前亲自接战,军士们认识赫连昌,争先恐后地攻击他。正巧天空中大风扬起阵阵尘埃,遮天蔽日,敌军一片混乱,赫连昌败退。安颉等人挥兵追击,赫连昌因其坐骑跌倒而跌落马下。安颉生擒赫连昌,把他送往京师。世祖闻讯大悦,授任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为西平公,取代丘堆,统摄诸军。奚斤由于战功不在自己而感到羞耻,就轻率地在平凉追击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结果被打败。
世祖亲自率军向西征讨赫连定,以安颉为冠军将军,督率诸军攻击彦之。彦之派部将姚纵夫渡过黄河攻打冶坂。安颉督领诸军攻击他们,斩首三千余级,敌军落水而死的很多。于是渡过黄河,攻打洛阳,占领了洛阳,生擒刘义隆部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接着进攻虎牢,虎牢敌军溃败,刘义隆的司州刺史尹冲坠城而亡。安颉又与琅邪王平定滑台,俘获敌军一万余人。于是收兵回到京师。
安颉身为将领,善于安抚士众, 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归降的宋军士兵(刘义隆的士兵),没有不叹惜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很深的两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家分别是( )
A.孙犁赵树理
B.丁玲沈从文
C.赵树理孙犁
D.沈从文 丁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法
韩非子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注],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对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万乘之劲韩,十七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饬于官之患也。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商君虽十饬其法,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饬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对曰:“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剂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本文有删改)
[注]公孙鞅:商鞅。下文“商君”也是指商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不可程也——程:衡量,比较
B.此臣之所师也——师:遵从,学习
C.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称:符合,相当
D.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已:过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术和法是帝王治理国家必用的手段的一组是(? )
A.①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②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
B.①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②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C.①君无术,则蔽于上②商君虽十饬其法,人臣反用其资
D.①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②臣无法,则乱于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术和法是帝王治国必用的手段,就像食物和衣服是人生活必需的物品一样。如果没有术,那么对国君就会有害;如果没有法,百姓就会作乱。
B.作者阐述单独运用术治和单独运用法治的不同情形,说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术治和法治必须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C.作者认为申不害的术治中有一条“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是错误的,统治者的术治应该是让官吏们把知道的说出来,这样统治者才能集思广益,作出正确判断。
D.作者认为商鞅的法治中把打仗与当官挂钩也是错误的,打仗与当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商鞅把它作为法治的主要内容,可见商鞅的法治还是有欠缺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不勤饬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A
4.(1)所谓的术治,就是根据人的能力来授予官职,按照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
(2)(这是)没有时常用法律来约束官员,君主在上面没有运用术治所造成的后果。
(3)现在,担任官职的人凭的是智能,杀敌有功的人凭的是勇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