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11-05 20:52: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2、单选题 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疾逸(奔跑)道左 小知(知道)不及大知 抢(碰撞)呼欲绝 B.日以厌薄(轻视) 又乖(违背)恳愿 停于大室之隅(角落) C.歔欷欲流涕(眼泪) 昂其直(值) 而征(占领)一国者 D.而夫婿乐逸(欢乐) 掭(撩拨)以尖草 又劣弱不中(中间)于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伐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5分)
5、阅读题 填空。(6分)
(1)、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这个性格孤僻、思想保守、胆小多疑、人格卑劣的人物形象。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3)中国古典诗词景物描写多与抒情相关,如:“??,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