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05 22:34: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 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问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单,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平?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其职之不——举:称  
B.再四皆不——然:这样  
C.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步
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房子
B.有碑仆道,其文灭?漫:模糊
C.余与四人火以入?拥:持、拿
D.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2.下面句中加粗的“其”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下平旷,有泉侧出
C.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3.指出下列加粗词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其愈奇
C.火尚足以
D.然视其左右,来而之者已少”
4.对上文第一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述说山名的由来,指出山名的错误。
B.订正历史错误,为华山正名。
C.评述华山真名谬传是由于“其文漫灭”。
D.叙述褒禅山真正的名字叫“花山”。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①,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C.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专门学问的人)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同寻常)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