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注】①探赜zé: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蔑傲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 为别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答:?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①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②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③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雠:同“仇”。③柙(xiá):木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吾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农人告余以春及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静女其姝(美丽)/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惜)/固群芳之所在(确实)/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走近)
B.抱布贸丝(买,交易)/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依照)/伤灵修之数化(屡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既然)
C.载笑载言(又,且)/乃敢与君绝(就)/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渡过)/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又)
D.对酒当歌(应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间)/阿母谢媒人(感谢)/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这里指媒人)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