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 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 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 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
(2)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栋梁啊!”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
本题解析:
小题1: 工:擅长、善于。
小题2:①说的是李景因功受封赏。⑤说的是皇帝对李景的赏识。⑥说的是李景的廉洁,这几句都不能表现李景的“骁勇”。
小题3: C项不符合文意,原文中只说“景智略非所长”。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奇:以……为奇,意译为“惊叹”。袒:袒露。相表:相貌。
(2)诚直天然:天生诚实正直。名:叫(他的)名字。见重:被(皇帝)敬重。
参考译文:
李景,字道兴,是天水休官人。李景容貌奇异不凡,体力过人,长着漂亮的胡须,骁勇善射。平齐之战中,李景立下大功,被授予仪同三司之职。因为平定尉迟迥叛乱,被赐予平寇县公的爵位,等到高智慧等人在长江以南发动叛乱,李景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同杨素讨伐他们。回来后被任命为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战役中,李景担任马军总管。等到回来后,被安排侍奉汉王。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不久李景跟随史万岁在大斤山攻打突厥,大败突厥。后来与上明公杨纪护送义成公主到突厥去,到了恒安,遇到突厥进犯。当时代州总管韩洪被贼人打败,李景率部下几百人去救援。李景力战三天,杀死了很多贼人,获赐很多物品,被任命为韩州刺史。因为服侍汉王缘故,没有上任。
仁寿年间,任检校代州总管之职。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李景发兵讨伐他。杨谅派遣刘嵩袭击李景,双方在城东交战。李景登上城楼射箭,敌军纷纷应弦倒下。杨谅又派遣岚州刺史乔钟葵带领三万精锐士兵去攻打李景。李景的战士不过几千人,而且因为城池不坚固,被敌人冲击,相继坍塌。李景一边作战一边修补,士兵们全都殊死与敌人战斗,屡挫敌人锋芒。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都十分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仪同三司是官职,侯莫陈乂是人名,侯莫陈是少数民族姓氏)很有谋略,擅长防守之策。过了一个多月,朔州总管杨义臣带领军队前来救援,里外夹击,大破叛军。
李景的才智谋略并不出众,但他的忠诚正直被当时的人赞许,皇帝非常相信他。五年,皇帝西巡,到了天水,李景向皇帝进献食物。皇帝说:“在这儿,你是主人。”所赐座位尊于齐王杨暕。杨玄感叛乱时,朝中大臣的子弟大多都有牵涉,唯独李景没有牵涉到此事。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栋梁啊!”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恰巧幽州盗贼杨仲绪带领几万人来进攻北平,李景带兵击破贼军,斩杀了杨仲绪。当时盗贼蜂起,道路被隔绝,李景于是招募壮丁,以备不测。武贲郎将罗艺和李景有矛盾,就诬告李景将要谋反。皇帝派遣自己的儿子安慰李景说:“即使有人说你觊觎皇宫,想占据京师,我也不会怀疑你。”后来李景被高开道围困,一个人防守孤城,外无援兵。一年多后,士兵患病脚肿而死的十有六七,李景一一安抚他们,一个士兵都没有叛变。辽东的军事物资大多都在李景的治所,粮食布帛堆得像山一样。即使遭逢战乱之后,李景也没有占为己有。等到皇帝在江都驾崩,辽西太守邓暠带兵救援李景,他才回到柳城。后来李景将要回幽州,在路上遇到盗贼,被杀害。契丹、靺轲之人一向感念李景对他们的恩情,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幽州、燕地的人到今天还在为他伤心惋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徐文长传
袁宏道
①余少时见《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得诗一帙。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呼石篑①:“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②文长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④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独身未贵耳。然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注]①石篑,原名陶望龄,明朝著名学者,号石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后适越 ? (?)?(2)皆首称文长先生?(?)
(3)文长大试辄不利?(?) (4)下狱论死 ?(?)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或向人,或作书副词,有时
B.友人力解,乃得出副词,才
C.卒以疑杀其继室介词,凭借
D.不得志于有司介词,表示原因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
小题4:用“/”给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
显 者 至 门 皆 拒 不 纳 当 道 官 至 求 一 字 不可 得
小题5:根据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诗歌特点。(2分)
小题6:袁宏道主张写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以第①段为例,说说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及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适:到……去?往?(2)称颂?(3)总是?(4)判处(每小题1分)
小题1:B(2分)
小题1:(1)两个人跳起来,在灯光下,读到妙处就叫好,叫过之后又接着读,已经睡
着的书童仆人都被惊醒起来了。(2分)(2)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徐文长都
斥责他们,把他们看作奴仆,以和他们交往为耻辱。(3分)
小题1: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小题1:取材广泛(2分)
小题1:一般人物传记都开门见山,从传主的名字号、籍贯等写起,本文开篇却写
作者自己的经历,引出传主(2分),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1:A.或者C.介词,因为D.介词,在
小题1:(1)重点:定语后置(2)重点:两个意动“奴”、“耻”,一处省略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三处全对给2分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毁:诽谤
B.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受伤
C.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仰望,向上看
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行:行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父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宅后空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之所历,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功名望求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效力国家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未久,向之与公同进者,一时富贵显赫,其后裔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屈志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①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诗经》中说:今年算是个开端,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
B.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以公所命名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功名望求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分)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3分)(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3分)(3)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所以选D。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代词,代房子 /副词,表反诘。B.所以:……的原因。C.介,用/连词,表修饰。D.介词,在/介词,被。所以选B。
小题3: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①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③指世俗;⑥指子孙。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显赫,其后裔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屈志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C不正确。所以选C。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其”、“乃”、被动句、“忽微”“所溺”、“积威”、“日月”、被动句。
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
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②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③乃瞻衡宇,载欣载奔。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⑤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⑦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⑧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⑩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⑩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⑥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下列选项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
A.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C.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园日涉以成趣
B.时矫首而遐观
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文段中写归家后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写句子的序号)。这些句子都是_______字的________句。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主要描写什么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本文段划分为3个层次,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采用间接抒情法,抓住“问”的细节和“恨”的心理表现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
B.这两句话暗指归程由水路到陆路的转换。
C.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写陶渊明在归途中因天黑迷了路,向路人打探前面到了什么地方。
D.“问”写人物的言行,“恨”则刻画心理,从两方面表现在归路上的心情。
7.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能说说有关典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③~⑥句 四 对偶
4.这四句描写作者饮酒自乐和傲然自得的情景。(意对即可)
5.第1层(①~②句),写归途中的水陆之行。
第2层(③~⑩句),写归家后园中之乐。
第3层(⑩~⑥句),写徘徊于园中观暮景,其乐无穷。(意对即可)
6.C
7.洒脱不羁,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