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22:03: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上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寿中,检验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隋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恒安,遇突厥来寇:进犯
B.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 工:从事
C.景遂召募,以备不虞:预料
D.景抚之,一无离叛 循:安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景“骁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
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
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
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景屡立战功,曾率部下救援代州总管韩洪,杀死了很多贼人,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但最终没有上任。
B.李景在与汉王杨谅部下乔钟葵作战时,虽然以寡敌众,但因上下同心,最终与援军两军合击,大败敌军。
C.李景容貌奇异不凡,骁勇善战,他虽然没有什么才智谋略,但是却凭借忠诚正直为当时的人所赞许。
D.武贲郎将罗艺因为和李景有矛盾,于是诬陷李景将要谋反,但皇上向来信任李景,并没有因此而怀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5分)
?
(2)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5分)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徐文长传
袁宏道
①余少时见《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得诗一帙。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呼石篑①:“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②文长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④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独身未贵耳。然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注]①石篑,原名陶望龄,明朝著名学者,号石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后越 ? (?)?(2)皆首文长先生?(?)
(3)文长大试不利?(?)  (4)下狱死   ?(?)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向人,或作书副词,有时
B.友人力解,得出副词,才
C.卒疑杀其继室介词,凭借
D.不得志有司介词,表示原因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
小题4:用“/”给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
显 者 至 门 皆 拒 不 纳 当 道 官 至 求 一 字 不可 得
小题5:根据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诗歌特点。(2分)
小题6:袁宏道主张写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以第①段为例,说说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及其效果。(3分)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以为也!仲尼不可也——毁:诽谤
B.其何于日月乎——伤:受伤
C.之弥高,钻之弥坚——仰:仰望,向上看
D.吾无而不与二三子者——行:行动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父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宅后空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之所历,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功名望求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效力国家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未久,向之与公同进者,一时富贵显赫,其后裔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屈志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①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诗经》中说:今年算是个开端,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B.孺允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起官宪使陟:提拔,升迁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后隙地谓允曰孰能讥之乎
B.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公所命名        余与四人拥火
D.不及归而没金陵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功名望求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分)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②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③乃瞻衡宇,载欣载奔。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⑤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⑦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⑧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⑩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⑩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⑥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下列选项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舟遥遥轻飏,风飘飘吹衣
[? ]
A.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
B.既自以为形役,奚惆怅独悲
C.怀良辰孤往,或植杖耘耔
D.策扶老流憩,时矫首遐观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园日涉以成趣
B.时矫首而遐观
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文段中写归家后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写句子的序号)。这些句子都是_______字的________句。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主要描写什么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本文段划分为3个层次,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采用间接抒情法,抓住“问”的细节和“恨”的心理表现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
B.这两句话暗指归程由水路到陆路的转换。
C.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写陶渊明在归途中因天黑迷了路,向路人打探前面到了什么地方。
D.“问”写人物的言行,“恨”则刻画心理,从两方面表现在归路上的心情。
7.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能说说有关典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