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的解释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小人之过也必文 ? 过:过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是:这
B.永言配命 ?言:说自伐者无功 ?伐:自我夸耀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吓:怒斥声众闻则非之 ?非:责怪、反对
D.天与之,人与之 ?与:赞同少仲尼之闻 ?闻:名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过,犯过错,用作动词;B项:言,语助词,无义;C项:全都正确;D项:与,亲附;闻,知识、见闻。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①、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隧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革山而望赵军,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痰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避韩信、张耳。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樵苏后爨,师不宿饱。——爨:灶台
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罢:疲惫
C.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详:假意
D.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陈:列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敢引兵遂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何以加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赵军望见而大笑——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王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与《兵法》相悖,但依情势而定阵确属高明之举。
D.汉将在井陉之战中本是违心从命的,战后韩信说透布阵图,他们才恍然大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D
(4)①(韩信)告诫这些兵士:“赵军若发现我军后退,一定会倾巢而出追逐我军,你们急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待今天打败赵军,我们再会餐。”
②在那种形势下,如果不将军队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性命奋战,而是留下退路,那就都会逃跑,哪里还能指挥他们作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主辱,臣死有余僇
B、拔剑切而啗之
C、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无能为也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