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11-10 22:1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烟艇记
(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唐宋散文精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曰烟艇名:命名
B.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逾:超过
C.顾不乐哉顾:却
D.而皆外物外物:身外之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①意所诚好而不得焉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①粗得其似,则名之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历石门、沃洲而还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2分)
而 不 能 不 眷 眷 于 此 也 其 果 可 求 欤 意 者 使 吾 胸 中 浩 然 廓 然 纳烟 云 日 月 之 伟 观 揽 雷 霆 风 雨 之 奇 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



2、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小题。(6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11.22)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小题1: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4分)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砺:磨刀石)/而千里(致:到达)/非能也,而江河(水:动词,游水;绝:横渡)
B.是故(前后两个“圣”都是形容词,指圣明)/吾道也(师:动词,学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
C.郯子徒,其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而学于师(耻:认为可耻)/惑之不(解:解决)
D.爱子,择师而教之(其:自己;教,教育)/学而大遗(小:小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
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而击之也——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