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22:36: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请选出正确的两项(?) A.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潇湘馆 B.在贾府中,骂袭人等是"忘了本的小娼妇","装狐媚子哄宝玉"的是李嬷嬷 C.省亲元宵上,贾政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竟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散乱、飘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尤其是黛玉的一首七律,更不像福寿之人所作,左思右想,竟然伤悲感慨,难以成寐。 D.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探春说象黛玉。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C黛玉改为宝钗? D探春改为湘云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间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的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的身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花依然如往年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和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乱挣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篇。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的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第一段,作者描写了形形色色的虫子,并生动的描绘了它们带给作者的许多乐趣,这是为了说明“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 B.第四段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怒放的杜鹃花,沐浴着阳光的雪山和草滩,以及天上的流云,与第二段的飞鸟、流云、老树、野雁等景物前后呼应,强化了成年的作者“淡忘”了虫子、关注起美丽山川的心理。 C.第六段开头写小虫子“爬起来姿态万千”,“跳着多姿多彩的舞蹈”,突出了它在地面上的爬行是“那么地得心应手”,与后来向着“呈直角的佛龛爬”时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对小虫子的赞美作了铺垫。 D.在小虫子进军佛龛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将小虫子描写成“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的“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这真切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对它的崇敬之情。
小题2: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出“我”对虫子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6分) 小题3:如何理解“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这句话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B 小题2:认为虫子是低贱的生灵,任意践踏;渐渐的淡忘了虫子,被其他事物掩埋;被这一只小小的虫子震撼,从不曾忘记。(6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3:在看到小虫子的时候正是“我”心情灰暗,心态迷离之时,而那只小虫子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了“我”,让“我”脆弱的心灵看到了光明。对于自己认定的目标,就要努力实现。(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对虫子的种种描写并非为了证明“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而是要说明“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B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引出“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这一内心状况与第二段的描写意图并不相同。 小题2: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答题区位在文章的前三段,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主要语句:“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 “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 小题3: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分析句子含义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功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信息的作用;“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的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感情句”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这些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的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此句在文章的结尾,又是情感句,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的联系,可以参考的语句是:“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侯德云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5月16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我、麻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哪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明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 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教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握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局长,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平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了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许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朗朗的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间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刀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盲……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小题1: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的好处是(6分) 小题2: “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6分) 小题3:“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6分) 小题4:墨痕老师问我们是否去过学校,他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小说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麻秆和锅肚到了学校是 而我则是 老人最后的感情是:
参考答案: 小题:为下文写墨痕老师的愿望做铺垫。 小题:“有出息的人”指有事业,有成就的人,这种人未必是好人。“好人”指善良、有爱心、不忘本的人。 小题:这钱是学生给老师做寿的,而学生却不肯为母校做贡献,这是老师所不能接受的。 小题:①先坐着不动,然后走过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尿;②收集素材; ③“老人最后的感情”是:老人对学校一片深情,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为重建学校做出贡献。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每小题2分,共计6分) 两个李白 过去有着较多的论述,发表于近期《文史知识》上的《李白与月》一文选择新的切入口,通过对“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和“月光世界里的李白”的分析,探讨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并阐述了作者对“两个世界,两个李白”的看法。作者认为,李白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然而,从李白诗歌中还能看出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李白。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两个世界、两个李白,区别明显而又相互映辉,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加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小题1: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首句的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李白的为人 B.关于李白的作品 C.关于李白笔下的月光 D.关于李白的性格特征
| 小题2:下面对文中的“狂人”加引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引用 B.表书名 C.表否定 D.表强调
|
小题3:对文中所说的“两个李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对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和“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
B.指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
C.指从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
D.指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和日常生活中给人的天真纯朴、性格温和的印象。
参考答案:
小题:D ?
小题:C
小题:B
本题解析:
小题:因为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李白性格中的叛逆性和平民性。)
小题:作者是用引号来否定“狂人”一词的贬抑从而肯定叛逆性。)
小题:“两个李白”应是李白性格中的两个重要特征:叛逆性和平民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
|
血的故事
林海音
?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 “结果认识了没有?”
?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 “硬是要不得!”
?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D、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意对即可)
3、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意对即可)
4、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