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A.以其犹奇于新也 B.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其若是,孰能御之 C.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D.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州。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齎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至土田荒芜,民无储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它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蓄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濬河役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之立祠祀之。(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偷窃
2.一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项是(? )
①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荐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性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宣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无,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府时,上奏朝廷把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府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编制的一张文言词语卡片,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④有错误?
B.仅③有错误 ?
C.④⑤有错误?
D.②③有错误
5、多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诸葛丰以春夏系治人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以乱易整,不武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