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颓”,释为“颓然”。
小题2:“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小题3: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小题1:诗歌中作者再现了哪两个镜头?这两个镜头说明什么?(5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衣锦还乡);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纵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小题2:对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也可以)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需明白所谓镜头即诗中所描写的场景,这就需要先明白诗句所写内容。此诗共四句,第二句写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归来时战士衣锦还乡的情景,第三句写当时越王宫内如花宫女们尽情欢乐的情景。对比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情景,可知此时的勾践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小题2:要明白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也得先明白各句侍所写内容。此诗共四句,前三句写越王勾践打败吴国时,战士的踌躇满志和宫女的尽情欢乐;第四句写如今越宫的荒凉和冷落。因此可知此诗用了对比的手法。“鹧鸪飞”三字饱含了作者的无限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山花子
刘辰翁
此外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词的下阙“小小桃花三两处”使你想起_______朝_______的《______》中哪一句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后一问是鉴赏,刘词写的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只剩残枝,桃花即其意中人之化身,寓意美人退暮。苏诗强调的是早春,桃花已开,但尚未怒放,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与喜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好事近
胡 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这是南宋高宗绍兴18年(1148)胡铨贬居广东新州时写的一首词,秦桧见了此词后,又贬胡铨于海南岛。
小题1:简析“轻”字所隐含的意思。(4分)
答:?
小题2:“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轻”,轻率,鬼使神差似的,这是词人深深的自责,由现在想到当初的轻率尤为懊悔。词人被贬居广东新州,身处南荒,自然会产生离乡愁绪,怀念悠闲美好的“薜萝风月”生活,懊悔当初轻易离开故乡出来做官,实际上是对奸臣当道的强烈不满。(每点2分)
小题2:这句是说自己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可是,路上有“豺狼”挡道。“豺狼”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桧。“欲驾巾车归去”表明作者无可奈何,想到了“归隐”;“有豺狼当辙”,直斥误国的秦桧等人,表现了作者虽然屡受打击和迫害,但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句意2分,感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先要理解“何事故乡轻别”是“何事轻别故乡”的倒装。其次,“空使猿惊鹤怨”是用典,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指山中的夜鹤晓猿都哀怨惊恐隐者抛弃它们出来做官。由此可见,作者是有归隐之意。第三,两个重要的意象“薜”“萝”,薜:薜荔,常绿灌木,蔓生植物。萝:女萝,即松萝。古代以薜萝称隐者所居。由以上三点,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本题是炼字题,要鉴赏词语的深刻含义必须弄懂诗歌的主旨,所以本题也考到了鉴赏诗歌的主旨。
小题2:理解本题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意象:“囊锥”喻指诗人自己;“豺狼”喻指秦桧之流。然后结合上文可知“归去”为归隐之意。由此得出整题的答案应该不难。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其中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题就必须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