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
小题1: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鹊踏枝 ·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小题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小题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1)诗的第一、二句从什么角度描写?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竹影和诗瘦”的“瘦”字被称为传神之笔,请结合全诗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之不肯下西厢,是有浮云阻隔还是有其他原因,诗人没有说。你认为意蕴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