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4:44:3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缑氏县。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吹”和“逐”。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善解人意,亦吹发了诗人的一夜悠悠思乡之梦,而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至魂牵梦绕的故乡。


本题解析: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里让大家找的就是诗眼,也就是最能表现诗意、诗境的词。这样的词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词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感情基调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为积极。你怎么认为?结合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避风雨坎坷,听任自然,旷达平和
(2)《定风波》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表现了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旷达情怀,是积极的。而“人生如梦”句也并非表达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而是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是一种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是从愤闷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同“一蓑烟雨”句有同样的境界。不必批评。(作不同的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有关家国书常读,_____________。徐特立
2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罗隐《蜂》
3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参考答案:1、无益身心事莫为 2、为谁辛苦为谁忙 3、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赞扬了友人??、?的品格。(2分)
小题2:你认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淡泊、坚贞(借古井的波澜不惊,竹节的有气节、刚直不阿,表现友人的优良品格。)(2分)
小题2:示例一: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答出情感2分,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鉴赏。抓住“无波”“有节”加以体会即可。
小题2:答题时要先概括情感,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选择观点以第一种观点为最宜,既有积极因素,又符合苏轼词风及人格,还吻合整首词的意境。分析时可结合具体词句,如“依然一笑”“真古井“”是秋筠“”不用翠眉颦“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题。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事情)。
2.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灵桥门,晓市。
2.“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而争先恐后地涌向刚开的城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小民”的同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