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14:49:5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1)第二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答:
(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注]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 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哀吾生之须臾,??;??,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