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 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祖父始终不后悔。
(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本题解析:
小题1:用来……的方法
小题1: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
小题1:“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小题1:(1)语意通顺,1分;以,1分;数,1分。(2) 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②?”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③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遵循)礼制(周礼)。②目:条目,细目。③回:颜渊,孔子弟子,回是他的名。
请翻译划线句子:
1、颜渊问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语段可以看出,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颜渊问什么是仁。(重点词语翻译到位,意对即可)
2、我(或者“我颜回”)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 (重点词语翻译到位,意对即可)
3、不符合礼的事不要看,不符合礼的话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事不要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去年冬天以来,遭受严重暴雪灾害的新疆百姓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再也不会出现旧社会那种饿殍遍野的景象了。
B.班主任老师循循善诱地教育大家,对待同学们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善意批评,千万不能冷嘲热讽。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展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座谈会上,张先生一再表示他对于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知之甚少,因此不敢妄加评论,唯恐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语意不合,大相径庭:比喻彼此差别很大,极为不同。此处应表示大体相同之意。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贵张顺传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漏”是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下三刻”是指古代一个时辰分为上、中、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用铁索连起的杙船)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宋史·忠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恃其骁勇凭借
B.洎登舟等到
C.以死拒战拒绝
D.众皆辟易退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浮尸溯流而上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B.素为诸将所服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以三舟联为一舫以勇气闻于诸侯
D.乃有过被挞者公子乃自骄而攻之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分别表现张贵“智”“勇”的一组是(?)
A.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B.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
C.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乃举炮鼓噪发舟
D.使持蜡书赴郢求援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顺外号“矮张”,张贵外号“竹园张”,他们智勇双全,带领一支三千人的义军敢死队,从水道乘舟进攻元兵大营,援赴襄阳。
B.元军防守严密,连锁数十里,鱼虾不度,但义军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并即“还报”,义军的机警、顽强等品质生动地体现出来。
C.张贵抵达襄阳后,襄阳守将吕文焕竭力留下他共同守卫襄阳。不久襄阳平定,张贵告别文焕向东而下,凭借自己的勇猛返回到郢。
D.本文在写作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按战事发展顺序,详略有致地叙写,文字简洁、流畅而生动,极富表现力。
小题5: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4分)
(2)、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3分)
(3)、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拒:抵抗)
小题1:B(表被动A表修饰;表并列C把;凭借D是;竟然)
小题1:D
小题1:C(“凭借自己的勇猛返回到郢”错)
小题1:(1)这次行动不过一死罢了,你们如果有谁不是出于本心跟随,应该快点离开,不要破坏我们的大事.
(2)众将士都很惊讶,认为他是神,于是为他修坟安葬,并且修庙来祭祀他。
(3)身体遭受十枪,因为体力不支被擒,最后宁死不屈被杀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