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酒的泛称。②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黄昇《花阉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4分,每点1分)
(2)不同意。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4分,观点1分,分析1分,揭示点题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刘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胡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张可久:元代散曲家。③翠袖:指女子。
小题1:“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两句中各有一字表现力很强,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分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三句曲词营造的意境及抒发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强”“横”,“强”字有勉强之意,一个“强”字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徘徊于仕途与归隐之间的矛盾生动刻画出来;“横”字既生动描绘出一行大雁在天空中的情状,又触发作者内心孤寂凄清之感。
小题2:结尾三句,写出一片萧条景况,天边、斜阳、寒鸦等意象营造了辽远冷落凄清的意境,深沉而悲凉,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惆怅伤感之情。
本题解析:第一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属炼字型题目,其答题思路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表现了什么内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另外诗句中的关键词(用得好、表现力强),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居多,这也是简单的技巧。理解句意,用心体会,题中“强”“横”这两个字不难找到,然后按照答题思路作答即可,分析情感时要结合全曲,抓住题目来理解。
第二小题属诗歌鉴赏题中的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一般为: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概括景物特点(一般为两个双音节词)或点明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情感或表达效果。
结合想象描述结尾三句的画面,应该没有难度,扣住“天涯”、“斜阳”、“寒鸦”这几个意象,就不难体会到萧条、冷落、凄凉的意境特点,诗人内心的孤寂、思亲、伤感之情就不难体会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
(1)“忆秦娥”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_____有关;“娄山关”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作者使用了顶针修辞格,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
(1)从“西风”“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4)“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5)“漫道”,意思是道路漫长,“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6)“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
3.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词牌?曲调?词题?内容 (2)烈?月?咽?铁?越?血?
2.(1)√(2)√(3)√(4)×(5)×(6)√?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马 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1]李贺,祖上为唐皇室后裔,,家世早已没落,仅任奉礼郎之职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2]房星,天马之星,天上星宿)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②境遇不好,骨瘦可敲。③铜质有声,说明铮铮作响,器质精良,素质一流,富有精神。
小题2:①托物言志,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佳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若答象征,借物抒情,婉曲之中的一个也可,尤其是答象征手法,解释合理,亦可得分)②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艰难,为实;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精神和素质俱佳,为虚。化虚为实,将内在的精神外观为可闻之声,可见可感之物象,形象的描绘出诗人恰似这批瘦马般才情卓绝,境况凄凉却精神不倒的现状。③夸张手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瘦骨”之瘦,能敲“铜声”,用夸张手法着力表现马的瘦却精神无比,素质超群的特征,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小题2: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婉曲写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4分)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2分)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2分)
(2)(4分)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