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42: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宋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分)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2分)
(2)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B
  ②要点一:平实,没有 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距离:“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距离:开篇两句,从视觉荷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2.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意对即可)
(2)比喻。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归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山中寡妇》首联明确交代了丈夫的死因之后,用白描手法从??两个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颈联(第三联)中又从??两个方面写出她艰难穷苦的生活。(2分)
(2)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尾联(第四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衣着?鬓发?吃的(食物)?烧的(柴草)(2分)(2)诗人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把山中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把人民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融入生活场景的描写,就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2分)尾联的感慨指出百姓逃至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徭役的罗网,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的罪恶。(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虞美人
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1)词的上阕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4分)
(2)下阕写到菰蒲睡鸭,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上阕写景最突出的特点是按由近及远来写的。作者先写近处的疏篱曲径,然后将视线远移,看到云树,视线继续往远处看到若隐若现的远山,最后将视线停留在了空中飘飞的孤篷。(2)因为作者笔下的睡鸭,就是有行人惊散,也会很快地成双成对,这说明作者羡慕睡鸭能不分不离,对相亲相爱的人却无奈地别离感到无比的忧愁与伤感。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