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23:03:5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王英,以建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母许氏无宠,故英国最贫小。三十年,以临淮之取虑、须昌二县益楚国。自显宗为太子时,英常独归附太子,太子特亲爱之。及即位,数受赏赐。永平元年,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
  十三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俾鼓吹悉从,得乘辎輧,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明年,英至丹阳,自杀。立三十三年,国除。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賵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制诏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奈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十五年,帝幸彭城,见许太后及英妻子于内殿,悲泣,感动左右。建初二年,肃宗封英子种楚侯,五弟皆为列侯,并不得置相臣吏人。许太后薨,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追爵,谥曰楚厉侯。(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就——国:京城
B.楚王诵黄老之言——微:精微
C.有逆谋,事下验——案:审查
D.庶欲全王身——宥:宽容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显宗对楚王英“亲爱”的一组是(? )
①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②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③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
④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
⑤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
⑥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许氏不得宠,因此楚王刘英的封国最贫穷狭小。但由于经常与太子相处,刘英深得太子喜爱,太子登位后,多次对刘英进行赏赐。
B.显宗命令全国犯有死罪的人都用细绢赎罪,刘英当即呈送绢帛为自己赎罪。显宗称赞刘英的举动,并且颁布诏令给各诸侯国,以资借鉴。
C.燕广告发刘英有背叛显宗、谋反朝廷的嫌疑。经调查验证,刘英犯有大逆不道之罪,显宗没有杀害刘英,只是废除了刘英的封号和王国,却保留了他原有的享受。
D.刘英被徙丹阳后自杀,显宗派人前往吊祭并按照法定标准给予馈赠,按诸侯礼仪安葬,后来肃宗又把刘英灵柩改葬在彭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司马芝》卷十三)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役与:参加
C.即节代同行以:让
D.芝不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6分)
译文:?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4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浩至,尽置法,民甚快之诸:各种
B.水三尺止乃:才
C.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去:离开
D.以印记其背悉:全,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已去,追而还之父母忧过勤而止之
B.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
C.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令关中人,哀之如失父母
D.遇人有遗楮币途者献书平章不忽木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3分)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B.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小题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3分)
②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3分)



4、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胜利
C.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举:全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所以游目骋怀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