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咿嘤良久乃死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六畜犹尔,而况于人蟹六跪而二螯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酌情给些衣服食物,救活的不止一个。
(2)只要做到出生几天后不杀,以后即使再劝他们杀婴,他们也不肯了。
3)王太守使你活下来,你一定要用生命为他效力。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过此辄杀之”大意可知,按:督查。所以选B。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前一“而”,连词,表递进;后一“而”,连词,表并列。所以选D。
小题3: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是转述天麟的话;②是从情理上进行分析;③是告之以方法。所以选D。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与原文不符,巴郡太守是王濬。所以选B。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量,一,但得,只要,虽,即使,生,使……活,死,为……效命。
附译文:
轼启。最近由驿车进呈给您的信,谅必达览。近来春寒,身体如何?昨天,寄居武昌的王麟殿直过访,偶然说起一件事,听后甚感酸楚,吃不下饭。想如非老友康叔您这样的贤人,不值得告诉这些话,所以专门派遣此人到您官衙。俗人襟怀扁窄,只想了却眼前琐事,救补罪过还来不及,哪里还有余力照顾到这与自己无关的事呢?天麟说:岳州、鄂州一带乡村百姓,照例只生两男一女,超过这个数就杀死他,特别忌讳生女孩,因此民间妇女少,而光棍多。婴儿出生,往往用冷水浸没,孩子的父母也不忍心,常常闭着眼睛背过脸去,用手把婴儿按在水盆中,咿呀啼叫好久方才死去。神山乡有个叫石揆的百姓,连杀二婴,去年夏天,他的妻一胎生了四个儿子,痛苦得无法忍受,母子都死了。上天如此报应,但愚昧的人不知道鉴戒。天麟每次听到附近有溺婴的,就赶快跑去抢救,酌情给些衣服食物,救活的不止一个。十多天后,即使有没有子嗣的人想要他的儿子,婴儿的父母也不肯再给了。因此知道父子之爱,天性就是这样,只是受当地的牵累罢了。
依据法律,故意杀死子孙,判处两年徒刑。这是州县官吏能够督察检举的。希望您能把这些明确地告诉各县县令及其副长官,让他们召集各村的保长,向他们宣读法律,晓喻祸福利害,规定必须执行,使他们回去辗转宣传,还要把条款抄录张贴在白墙上,昭告百姓,并且定下奖励办法鼓励人揭发溺婴罪,资金由犯法人、邻居和保正的家财中出,如果是客户,则由他的地主出。妇人怀孕,经历很长的时间,邻居、保正和地主,没有不知道的。若产后溺婴,按情形能够互相检举,发觉包庇而不告官的,使他出赏钱当然是合适的。如果按照法律判处几个人,这种浸杀婴儿的风气便能革除。您再使县令县丞等分别以诚意晓谕地主豪户,如果有实在太穷困不能抚养孩子的,稍微周济他一些。人非木石,谁能无情?他们也一定乐于听从。只要做到出生几天后不杀,以后即使再劝他们杀婴,他们也不肯了。从今以后,因为您的关注而活下来的婴儿,哪能数得清呢?
佛经讲杀生之罪,认为杀胎卵的罪孽最重。对六畜尚且如此,何况对人呢?俗话说小儿有病为无辜,这真可以说是无辜而被杀了。幼童和老人杀人还不得死罪,何况无罪而把他杀掉呢?您能使婴儿从万死之中获得生命,这种阴德要比给壮夫洗雪冤情使他保全性命超过十倍。
从前王濬任巴郡太守,巴人生了孩子都不养育。王濬严明法律,放宽徭役,救活的有几千人。等到后来讨伐吴国,婴儿长大成人的都能当兵。他们的父母告诫孩子说:“王太守使你活下来,你一定要用生命为他效力。”古代的良吏,像王濬这样的不只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而具有古代良吏风范的,不是您还是谁呢?但这件事究竟结果如何,现在还难以预知啊!
我从前在密州,遇到灾荒年,有很多百姓抛弃孩子,于是我就盘查官库中用于劝家的粮食,拿出剩余的数百石另外储存,专门用来收养遗弃的孤儿,每月供给六斗。等满一年,抱养者与婴儿,都有父母之爱,就不至于流离失所,救活的也有几千人。这种事情,对您来说就易如反掌了。我自恃交谊深厚,所以不把自己当局外人。不要怪罪,不要怪罪!此外,希望您为民保重身体。书不尽言,轼再顿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
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
(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
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
2
3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
(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
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
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
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皇帝处死
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
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
5.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1.C(田:通“畋”,打猎)
2.A(焉:兼词,于此。B、为:前者动词,做,担任;后者介词,被。C、前者代词,代他;后者助词,用在时间词后,无实义。D、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表被动。)
3.B(应译为:(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精明强干),一人可以抵得上一千人。”)
4.B(应为:皇帝多次赏赐唐邕)
5、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宜?】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应当,应该)
B.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黄州快哉亭记》(应当,应该)
C.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六一居士传》(应当,应该)
D.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陆文学自传》(适宜,合适)
E.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荔枝赋(并序)》(适宜,合适)
F.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四五万?《鞭贾》?(适宜,合适)
参考答案:F.
本题解析:F项:应当,应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 前 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
B.谓其意在得直 直:通“值”,即钱
C.丁益异之 异:奇特
D.设筵相款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杨家主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杨妻“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A.慕郭解之为 强付少年持入
B.适娘子撤屋上茅耳 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
D.妻漫劝诣丁,从之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3分)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3分)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4分)
小题5:
用/为下文断句。(3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2)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3)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
小题5: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本题解析:
小题1: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异”后面有“之”译为“奇特”解释不通,应为意动用法。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杨妻”特征是“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A两句均写丁前溪;C后一句不能表明丁前溪知恩图报;D前一句不能表现杨妻尽心助人。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从后文杨求助于丁前溪可看出。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惟——只是,日——每天,升斗——少量的生活用品。(2)无——无须,经纪——安排,幸——希望,舒意——放宽心,资斧——解决盘缠。(3)若——您,赍——送来,云——说。
小题5: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申言始忆之(承接)踩履而出(承接)揖客入(承接)见其衣敝踵决(并列)居之温室(并列)设筵相款(并列)宠礼异常。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钱谷,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侯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硬要给钱让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几年后)正遇上灾荒饥年,杨氏(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随意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氏听从了她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氏)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提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金,于是就送他回家。
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唯独杨氏的妻子吗?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