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6 00:09:4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优傒优良
B.竹肉相发歌喉
C.茶铛旋煮不久
D.轿夫擎燎火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类看之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席其上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D.以五类看之看七月半之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2、阅读题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分)
译文:?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2分)
译文:?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汝识之乎?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余之力尚足以入。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臣侍汤药,未尝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
B.①门衰祚 ②但以刘日西山
C.①辞不赴 ②人危浅
D.①诏书特下,臣郎中 ②谨表以闻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世基①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帝尝作宫体诗,使虞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世基:虞世南的哥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议者方晋二陆方:相比
B.迁太子中舍人迁:贬职
C.公穿池沼畏不深穿:开掘
D.使虞和和:依照别人诗歌的题材、体裁做诗歌
小题2:文中“景公惧而修德”中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蟹六跪而二螯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世南“忠直”和“多才”的一组是(3分)?(?)
A.①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②引为府参军,转记室
B.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②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
C.①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②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D.①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②迁太子右庶子,固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和虞世基同胞兄弟,都以才学闻名当时。虞世基文章写得清新刚劲,超过虞世南,但不如虞世南学问渊博。
B.虞世南安贫乐道,坚守节操,重情厚意,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又要杀虞世基,虞世南抱着虞世基大哭,请求代虞世基而死。
C.虞世南认为,天变不足畏,事在人为,唐太宗只要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善始善终,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D.秦王李世民很看重虞世南的才学,但不喜欢他的刚直,即皇帝位以后,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常与他商榷古今,采纳他的建议。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4分)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2)把下面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②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