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6 16:57:46
【 大 中 小】
|
1、阅读题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日:“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有改动)? 【注释】①选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②谠(dǎng)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 B.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暴然:突然 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正确 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 2.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项是(? ? )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嫌隙 B.刑人如恐不胜 刑:刑法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D.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 小题2:下列各句均直接表现项羽“为人寡谋”的一项是(3分)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壮士,赐之卮酒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项王默然不应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
小题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描写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展开的一场
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本文刻画人物多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如项羽自矜功伐,寡谋
轻信;刘邦却谦卑恭谨,老谋深算。
C.本文围绕项羽是否采取行动,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情节忽张忽弛,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D.本文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B.王趣见,未至趣:兴趣。
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
D.欲言,扪鼻即止扪: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B.尚得奠枕而寝耶 /王笑而不言
C.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3分)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3分)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低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受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
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
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财力自肆——皆以美于徐公
B.阖县为祠祷——公为我献之
C.若五人者系狱——上善若水
D.又因民之暇时——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的项是(? )
A.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B.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C.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D.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来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人手来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拔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
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
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
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
谢世充?谢:告别
D.
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