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壮士,赐之卮酒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项王默然不应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做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刑罚,处罚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③为范增设计,⑤为范增评价,不是直接表现,不符题干要求。“为人寡谋”在本文中可体现为轻信小人、妇人之仁、不懂随机应变之策略、刚愎自用等。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没有心理描写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1)“不”“属”“为所”各1分,总体1分,共4分(2)“顾”“辞”“让”“何辞为”各1分,总体2分,共6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B.王趣见,未至趣:兴趣。
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
D.欲言,扪鼻即止扪: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B.尚得奠枕而寝耶 /王笑而不言
C.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3分)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3分)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1)不要嘲笑我,我就要去用统治国家的方法游说楚王。
(2)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足够来招惹祸患。
(3)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是说您这样的人啊。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解释不正确,由“未至,使者三四往”可知,“趣”的意思是“催促”。所以选B。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项前后句中的“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项中,前“之”是代词,指代尊卢沙;后“之”是助词。B项中,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D项中,前“则”是“那么”;后“则”是表并列的连词。所以选C。
小题3:可结合着文中与相关的语段,通过对选项句意疏通进行判断是否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②为晋约诸侯盟誓所说;⑤表现尊卢沙无计可施;⑥为尊卢沙的自省。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在文中的对应内容是尊卢沙一到楚国即遭遇“关吏絷之”,而不是礼遇。所以选A。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勿”“予”“说”“垮谈”“足”“贾”“予”“忖度”“夫子”“谓”。
【译文】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习惯于此而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就要用统治国家的方法游说楚王。”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好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要告别离去的样子。瑕唯恐楚王怪罪,急忙去向楚王报告情况。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并且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歃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祭祀河神,将要渡河。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还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哪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能够用虚而不实的话向您陈述的。”楚王说:“对。”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见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足以招惹祸患。”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偶尔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在我看来:战国时候,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都是想借助大话来设法寻求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尊卢沙或许可以稍稍实现他的狂妄;只是他没有多久就遭遇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既然如此,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而是应当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低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受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
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
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财力自肆——皆以美于徐公
B.阖县为祠祷——公为我献之
C.若五人者系狱——上善若水
D.又因民之暇时——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的项是(? )
A.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B.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C.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D.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来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人手来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C
5.(1)当时王益年纪还小,当地人很小看他,等到看了他所做的之后,就都非常敬畏佩服他。
(2)王益说:“人们所说的因袭当地习俗的,难道都是对的吗?”
(3)王益丝毫不因此而害怕,只逮捕了他们的首领五个人,并且当天就断决流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参考答案: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拿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
(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 |